[发明专利]一种主动式气浮轴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3779.2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8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于普良;胡江山;李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2/06 | 分类号: | F16C32/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浮轴承 节流 复合 位移传感器 节流控制 驱动单元 承载力 动刚度 控制信号产生 动力学特性 微电子制造 压强 动态调节 高稳定性 控制信号 气膜间隙 伸缩运动 微幅振动 信号生成 有效抑制 超精密 上本体 下本体 中本体 主动式 检测 调控 制造 | ||
1.一种主动式气浮轴承,包括气浮轴承本体(9a、9b、9c)、气浮轴承本体分为上本体(9a)、复合节流结构单元(9b)和下本体(9c)三部分,复合节流主动调节单元(3、4),驱动控制单元(8a),其特征在于:气浮轴承的上本体(9a)中央区域设有上腔室(2),通过节流小孔(5)与均压腔(11)相连,气浮轴承下本体(9c)中央区域设有下腔室(7),下腔室通过节流狭缝(10)与均压腔(1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气体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轴承上本体(9a)、复合节流结构单元(9b)、气体轴承下本体(9c)、上腔室(2)、下腔室(7)和节流狭缝(10)同轴安装或加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气体轴承,其特征在于:高压气体通过通道(6a)和通道(6b)分别进入上腔室(2)和下腔室(7),分别流经节流小孔(5)和节流狭缝(10),然后扩散到两支承面(9c、13a)之间的间隙(12)和均压腔(11),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润滑薄膜,实现被支承物体无刚性接触地悬浮,气膜内的气体最后经外部边界排出,从而构成了静压气体支承和润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气体轴承,其特征在于:通道(6a)封闭,高压气体通过通道(6a)进入上腔室(2),流经节流孔(5),然后扩散到均压腔(11)、下腔室(7)和两支承面(9c、13)之间的间隙(12)和,下腔室(7)作为阻尼腔,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润滑薄膜,实现被支承物体无刚性接触地悬浮,气膜内的气体最后经外部边界排出,从而构成了静压气体支承和润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气体轴承,其特征在于:通道(6b)封闭,高压气体通过通道(6b)进入上腔室(7),流经节流孔(10),然后扩散到均压腔(11)、上腔室(2)和两支承面(9c、13)之间的间隙(12),下腔室(2)作为阻尼腔,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润滑薄膜,实现被支承物体无刚性接触地悬浮,气膜内的气体最后经外部边界排出,从而构成了静压气体支承和润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气体轴承的节流孔主动调节单元(3、4)主要由压电驱动单元(3)和检测单元(4)两部分组成,驱动控制单元(8)根据检测单元(4)的检测信号生成控制信号,驱动控制压电驱动单元(3、4)通过节流孔结构单元的柔性结构(1a、1b)变形实现节流孔(5)的主动调节作用,动态调节气浮轴承气膜间隙(12)内的压强分布,从而提高气浮轴承的动刚度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37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导轨
- 下一篇:多孔气体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