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陶器皿茶薪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4297.9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6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廖胤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胤杰 |
主分类号: | B28B1/02 | 分类号: | B28B1/02;B28B11/00;B28B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4300 云南省红河哈***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器皿 成型 着色剂 拉坯 手拉 陶土 修坯 制泥 装窑 陈腐 烧制 还原 燃烧 水质 造型 补充 艺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陶器皿茶薪烧工艺,该工艺通过陈腐制泥、拉坯成型、手工装饰、人工刻填、手工修坯打理、荫干干燥和装窑茶薪烧制得到成品紫陶茶薪烧器皿,该工艺以天然五色陶土为原料,通过在窑中加入茶作为燃烧料来实现还原烧的方式,使得紫陶器皿更具备磁性和改善水质的能力,从而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同时提升品茗的醇和感受;采用手拉坯的方式成型,造型丰富多变,无需加入着色剂.釉,就能形成色彩丰富艳丽的紫陶器皿,增加了丰富多变的色彩,提高了紫陶器皿的艺术价值,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市场价值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器烧制领域,具体涉及紫陶器皿烧制领域,尤指一种紫陶器皿茶薪烧工艺。
背景技术
建水紫陶其特点表现在: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
紫陶烧制属于建水紫陶制作中最为关键的工序之一,传统的烧制方式是采用龙窑烧制,燃料以柴为主。根据烧制气氛的不同将烧制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叫还原烧,另一种为氧化烧。由于建水紫陶的陶土中含有丰富的铁离子,对于红色泥料,还原烧制后陶的颜色整体呈现黑色,氧化烧制后陶的颜色整体呈现红色。传统的两种烧制方法所呈现的颜色过于单一,难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现有的建水紫陶烧制方法,主要是采用单一的柴烧方法或者单一的气烧方法。柴烧方法是采用传统炉窑完全用木柴来烧制紫陶产品,烧制出的陶器带有落灰,色泽变化明显且丰富,层次感强,一直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市场价值较高。但其存在以下不足:木柴消耗大,排放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烧制成本高,烧制过程复杂不易控制,废品率较高。气烧方法是用燃气炉来烧制紫陶产品,烧制成本低,其烧制工艺易于控制,废品率低,但也存在以下不足:烧制出的陶器没有落灰釉,色泽变化不明显,颜色无层次感,市场价值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陶器皿茶薪烧工艺,该工艺通过在窑中加入茶作为燃烧料来实现还原烧的方式,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在煤气窑中进行柴烧的方式,利用窖内普洱茶燃烧产生的占比达到47%以上的还原性气体CO对紫陶陶土中的氧化铁进行强还原,使得紫陶器皿更具备磁性和改善水质的能力,从而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同时提升品茗的醇和感受;采用手拉坯的方式成型,造型丰富多变,无需加入着色剂.釉,就能形成色彩丰富艳丽的紫陶器皿,增加了丰富多变的色彩,提高了紫陶器皿的艺术价值,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市场价值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陶器皿茶薪烧工艺,该工艺通过陈腐制泥、拉坯成型、手工装饰、人工刻填、手工修坯打理、荫干干燥和装窑茶薪烧制得到成品紫陶茶薪烧器皿。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陈腐制泥:以天然五色陶土为原料进行配比,多道镇江制泥去除沙石等杂质,得到细如膏质的建水紫陶陶泥,放置在荫凉的房间内6个月左右时间陈腐制得陶泥;
(2)、拉坯成型:陶泥充分揉捻后,将其置于拉坯机中心,拉出具有造型的坯体,将成型后的坯体在室内阴凉处放置1~3天进行自然干燥,放置到适合的干湿度后进行修坯,并经过反复修改保证坯体厚薄均匀,器形工整;
(3)、手工装饰:用毛笔在坯体上进行诗書畫印等内容装饰;
(4)、人工刻填:用刻刀将步骤(3)所画的内容刻成槽模,填入彩泥;
(5)、手工修坯打理:将步骤(4)所刻的内容打理平整,无气泡,不变型,内容清晰;
(6)、荫干干燥:将步骤(5)所得的半成品放干至发白;
(7)、装窑茶薪烧:以茶作为燃烧料来烧制,具体操作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胤杰,未经廖胤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42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