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光催化纳米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5078.2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4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光催化 纳米 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光催化纳米材料,步骤1,将醋酸锌加入至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硫代乙酰胺,搅拌均匀,形成混合醇液;步骤2,将浓氨水通入至混合醇液中,密封超声20‑40min,然后回流反应4‑8h,降温后得到混合悬浊液;步骤3,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至混合悬浊液中,超声反应2‑4h,蒸干得到混合沉淀物;步骤4,将混合沉淀物加入至高温反应釜中红外加热2‑4h,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氧化锌/硫化锌沉淀混合物;步骤5,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氧化锌/硫化锌沉淀混合物加入至甲醇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电解反应2‑5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得到硫化锌/氧化锌。本发明以共沉淀作为沉淀方法,以电解反应作为激活反应,且光催化剂可达到纳米级别且可大规模的合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光催化纳米材料。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氢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高燃烧值的二次能源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也被称为“未来的石油”。不同于石油或煤炭燃烧会产生SO2、CO2等有毒物质,氢燃烧的产物是环境友好的水和热。此外相较于时下的燃料(石油、甲烷、煤炭等),在相同的质量时,氢能含有较大的能量(119KJ/g),是汽油的3倍,再加上氢能易储存和运输,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因此氢能将是极为理想的能源。从能源角度出发,利用太阳能分解水产生氢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将取之不竭的太阳能通过分解水制氢,这个过程没有污染物产生,而氢能在使用后也产生水,这是一种理想的良性循环,因此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是一种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光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
传统的光催化材料,如ZnO是一种典型的II-VI族的宽禁带(3.37eV)半导体材料,其激子结合能达60meV,拥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及化学性能。而ZnO在水中受紫外光照射容易发生光腐蚀,或是由于其为两性氧化物,在强酸或强碱溶液中容易发生溶解,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ZnS因其带隙宽、化学稳定性好、无毒环保、成本低等特点而在光催化、光敏电阻、光学传感器以及光致发光材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望成为新一代II-VI族半导体纳米材料的主体。然而ZnS的带隙宽度(3.6BeV)比ZnO的带宽还大,导致其光响应范围仅在紫外光区域。值得注意的是,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都已证实,将ZnO与ZnS两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的结合可以得到一种新型的材料,而这种材料的光致激发阈值低于单纯ZnO或ZnS两种材料中的任何一种,并且可以提高光催化剂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同时缩小异质结光催化剂的粒径尺寸,可达到减小光生载流子迁移到催化剂表面平均自由程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最终提高光催化活性,但纳米级异质结制备困难。迄今为止,有多种ZnO/ZnS核/壳复合结构被合成出来。而纳米级ZnO/ZnS异质结却并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性能光催化纳米材料,以共沉淀作为沉淀制备方法,以电解反应作为激活反应,以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制备的光催化剂可达到纳米级别且可大规模的合成。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性能光催化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将醋酸锌加入至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硫代乙酰胺,搅拌均匀,形成混合醇液;
步骤2,将浓氨水通入至混合醇液中,密封超声20-40min,然后回流反应4-8h,降温后得到混合悬浊液;
步骤3,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至混合悬浊液中,超声反应2-4h,蒸干得到混合沉淀物;
步骤4,将混合沉淀物加入至高温反应釜中红外加热2-4h,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氧化锌/硫化锌沉淀混合物;
步骤5,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氧化锌/硫化锌沉淀混合物加入至甲醇溶液中搅拌均匀,然后电解反应2-5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得到硫化锌/氧化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50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