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热节流板、组件、多边形孔形微通道制冷器及制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5366.8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5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崔晓钰;耿晖;佘海龙;杨沈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9/02 | 分类号: | F25B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颜爱国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流 组件 多边形 孔形微 通道 制冷 装置 | ||
1.一种第一回热节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下叠合的两块第一回热节流板,
所述第一回热节流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段、第一通道段以及第一扩容段,
所述入口段具有贯通的第一入口孔、入口凹槽、所述入口凹槽上阵列布置的多个微圆柱以及贯通的第一出口孔,所述第一入口孔与所述入口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出口孔与所述入口凹槽不连通,
所述第一通道段上设置有多个贯通所述第一回热节流板上下表面的第一多边形孔,多个所述第一多边形孔按列设置,各列相互平行,相邻列且相邻的所述第一多边形孔的位置交错,多个所述第一多边形孔与所述入口凹槽交汇形成多个入口开口,
所述第一扩容段具有贯通的第一扩容孔,所述第一扩容孔与所述第一通道段相连,多个所述第一多边形孔与所述第一扩容孔交汇形成多个第一扩容口,
相邻的两块所述入口段的两个所述第一入口孔相连通并形成第一入口通道,两个所述第一出口孔相连通形成第一出口通道,两个所述入口凹槽相向设置形成连通的入口槽通道,上下两板的所述入口凹槽内的多个微圆柱叠合用于支撑与导流,所述入口槽通道连通所述入口开口,相邻的两块所述第一通道段上的所述第一多边形孔相互交错且在交错处相连通,多个所述入口开口连通多个所述第一扩容口形成多个第一回热节流通道,相邻的所述第一扩容段的所述第一扩容孔相连通形成第一扩容通道,所述第一扩容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扩容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段。
2.一种第二回热节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下叠合的两块第二回热节流板,
所述第二回热节流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出口段、第二通道段以及第二扩容段,
所述出口段具有贯通的第二入口孔、出口凹槽、所述出口凹槽上阵列布置的多个微圆柱以及贯通的第二出口孔,所述第二出口孔与所述出口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入口孔与所述出口凹槽不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段上设置有多个内凹的第二多边形孔,该第二多边形孔内凹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回热节流板的厚度,多个所述第二多边形孔按列设置,各列相互平行,相邻列的相邻所述第二多边形孔的位置交错,多个所述第二多边形孔与所述出口凹槽交汇形成多个出口开口,
上下叠合的两块所述第二回热节流板的第二多边形孔内凹面相向设置,
所述第二扩容段具有贯通的第二扩容孔,所述第二扩容孔与所述第二通道段相连,多个所述第二多边形孔与所述第二扩容孔交汇形成多个第二扩容口,
相邻的所述出口段的两个所述第二入口孔相连通并形成第二入口通道,两个所述第二出口孔相连通形成第二出口通道,两个所述出口凹槽相向设置形成连通的出口槽通道,上下两板的所述出口凹槽内的多个微圆柱叠合用于支撑与导流,所述出口槽通道连通所述出口开口,相邻的所述第二通道段上的所述第二多边形孔相互交错且在交错处相连通,多个所述出口开口连通多个所述第二扩容口形成多个第二回热节流通道,相邻的所述第二扩容段的所述第二扩容孔相连通形成第二扩容通道,所述第二扩容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扩容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段。
3.根据使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二回热节流组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二多边形孔为四边形孔、五边形孔、六边形孔、八边形孔中的任意一种。
4.一种微通道节流制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叠合的上盖板、多个上下叠合的回热节流部件以及下盖板,
其中,所述回热节流部件包括上下叠合的第一回热节流组件和第二回热节流组件,
所述第一回热节流组件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回热节流组件,所述第二回热节流组件为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第二回热节流组件,
相邻的所述第一入口通道与所述第二入口通道相连通,相邻的所述第一出口通道与所述第二出口通道相连通,相邻的所述第一扩容通道与所述第二扩容通道相连通,
外界的制冷介质从所述第一入口通道流入,经所述入口槽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段的入口开口进入所述第一回热节流通道进行节流制冷,然后汇入第一扩容通道,在所述第一扩容通道与所述第二扩容通道内达到冷端温度,所述第二扩容通道内的所述制冷介质从多个所述第二扩容口进入所述第二回热节流通道,后经过所述出口槽通道从第二出口通道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536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