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合微正压和SF6检测的箱内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5685.9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8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秦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特利信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8 | 代理人: | 丛芳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正压 检测 环境控制 气体浓度传感器 六氟化硫气体 气压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电力行业 排风装置 外部环境 相关装置 新风系统 综合处理 环境压 外环境 气压 外气 能耗 安全 空调 引入 节约 外部 保证 | ||
一种结合微正压和SF6检测的箱内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的控制单元通过气压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对检测到的内外气压力、SF6气体含量、箱内外温湿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控制相关装置调节箱内环境。本发明在调节过程中充分利用箱外环境,以安全为目标,在实现箱内微正压的同时保证箱内六氟化硫气体含量低于安全值。尤其,本发明在外部环境更为接近设定值时,可直接通过新风系统和排风装置,将外部温湿度引入箱内,以节约空调等设备的能耗。本发明在维持箱内微正压时,还进一步判别内外环境压差趋势,对箱内气压的调节更为精准,能够满足电力行业设备对检测环境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箱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六氟化硫(SF6)作为一种非可燃气体,其化学性质稳定,常被用于电气设备中以供绝缘或灭弧使用。然而,由于该气体同时具备化学毒性,因此,应用其的箱体需要实时进行渗漏检测,控制箱内温度、湿度,并在发现气体泄露时及时通风排气。
此外,现有的箱体,一般都需要维持微正压状态。如遇SF6报警泄露进行排风操作,现有箱体往往会因排风而难以满足正压需求,甚至出现负压。负压状态下,进入箱体的气体没有经过过滤,由此会产生隐患。如何在六氟化硫检测异常的情况下来维持箱体内部环境相对恒定,尤其,保持微正压的状态,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目前,微正压的控制基本都是使用压差开关来实现。压差开关检测精度低,只能按照固定压差实现控制。其判断状态只有“满足压差”和“不满足压差”两个状态,无法根据现场实际需求达到精准控制。
且,目前的微正压控制仅仅用于在空间内外部进换风过程中保持压力,没有将微正压控制与温湿度控制结合起来,也没有考虑引入新风情况下外部环境温湿度对箱内环境的影响。在实际的箱内环境控制中,如何有效应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维持箱内环境恒定,就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中的控制器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需求而产生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微正压和SF6检测的箱内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
首先,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结合微正压和SF6检测的箱内环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检测箱内SF6气体浓度,当所述箱内SF6气体浓度超出SF6浓度预设值时开启排风装置;当所述箱内SF6气体浓度未超出SF6浓度预设值时关闭排风装置;
第二步,检测箱内、外气压,当所述箱内气压正压相比箱外气压未达到微正压预设范围时,开启新风装置;当所述箱内气压正压相比箱外气压超过微正压预设范围时,关闭新风装置;当所述箱内气压正压相比箱外气压处于微正压预设范围内时,进一步判断箱内气压变化量:当箱内气压减小时,增加新风装置开启量;当箱内气压增大时,减少新风装置开启量;当箱内气压不变时,维持新风装置开启量;
第三步,检测箱内、外温度,检测箱内、外湿度,若箱外温度或湿度更接近于温度预设值或湿度预设值,则开启排风装置以及所述新风装置;若箱内温度或湿度更接近于温度预设值或湿度预设值,则关闭排风装置;并,根据所述温度预设值或湿度预设值相应控制温度调节装置或湿度调节装置,调节箱内温度或湿度至所述温度预设值或湿度预设值。
进一步,上述方法中,所述箱内、外气压分别由气压传感器检测,检测步骤包括:
步骤S1,将所述气压传感器的气压接口分别通过塑料连接至箱内气压稳定的位置和箱外气压稳定的位置,分别获取所述气压传感器检测的箱内气压信号和箱外气压信号;
步骤S2,分别通过两路RC电路对所述气压传感器检测的箱内气压信号和箱外气压信号进行滤波;
步骤S3,将滤波后的信号转换为箱内气压数据和箱外气压数据,分别检测出所述箱内气压数据和箱外气压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特利信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特利信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56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