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并行多通道光电收发模块的批量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7608.7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3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于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3 | 分类号: | H04B10/073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2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并行 通道 光电 收发 模块 批量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高速并行多通道光电收发模块的批量测试方法,四通道误码仪发送的PRBS码,一路单端信号输入到标准并行发射模块,另一路单端信号输入到待测并行模块;待测并行模块输入电调制信号后输出高速并行多路光信号到光开关,光开关把光信号扫描输入到眼图仪,测试性能指标并记录数据;标准并行发射模块接收到电信号后输出高速并行多路调制光信号到四路带监控衰减器,通过监控值的回读及反馈控制,调整每路输出光功率大小为灵敏度判定指标;每路衰减过的高速调制光信号对应输入到待测并行模块的光信号接收输入口,输出高速并行电信号到四通道误码仪对应的接收信号输入口,实现待测并行模块的接收端误码测试。本发明设备投入小、测试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高速并行多通道光电收发模块的批量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大数据、云计算拉动了数据中心及相关设备的大规模规划建设,高速并行多通道光电收发模块通道数量和传输速率越来越高,模块的生产调试如果按单通道光电收发模块测试架构,调试一只收发并行12通道的CXP光模块需要几个小时,如果通道数增加到24通道,则调试时间要增加几倍。对于批量几百上千只的订单,客户交期很难保证。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常规的测试方法是用多台高速误码仪、眼图仪、程控衰减器搭建并行测试系统,通过软件流程控制自动完成每个光电通道的光眼图指标调试、灵敏度测试。但是,这种多台设备集中软件流程控制的测试架构所需的设备投入很大,少则需要几百万元,测试拓扑见图1、图2。
图1,是常规的并行多通道光模块发射部分测试拓扑图,多路并行误码仪发送高速PRBS(伪随机码)码到模块的生产测试板,高速并行光模块接收高速信号输出调制后的光信号到眼图仪,每路光信号对应一路眼图仪光信号测试口,可以同时进行多路并行光信号测试。但,需要设备投入大,测试成本高。
附图2,是常规的并行多通道光模块接收部分测试拓扑图,多路并行误码仪发送高速PRBS(伪随机码)码到标准发光模块,通过标准的高速并行发光模块进行电光转换输出高速并行光信号到程控光衰减器。通过衰减后的高速光信号输入一分二的光开关,一路用于监控出光大小,一路输入到待测的高速并行光模块光输入口。待测模块接收到高速光信号通过光电转换输出高速电信号返回到误码仪对应的接收输入口,实现误码环路测试。测试数据及程控衰减器控制均由上位测试软件协调完成。
对于一般规模的光模块生产厂家,这种测试架构所需设备投入太大,是比较难以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投入小、测试效率高的高速并行多通道光电收发模块的批量测试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速并行多通道光电收发模块的批量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四通道误码仪发送的PRBS码,一路单端信号输入到标准并行发射模块,另一路单端信号输入到待测并行模块作为发送电调制信号;
(2)、待测并行模块输入电调制信号后通过光电转换输出高速并行多路光信号到光开关,光开关经过上位软件的切换顺序控制把光信号扫描输入到眼图仪,从第一路到第N路依次测试性能指标并记录每路数据,完成待测模块的发射端测试;
(3)标准并行发射模块接收到电信号后通过模块的电光转换输出高速并行多路调制光信号到四路带监控衰减器,上位测试软件通过对四路带监控衰减器监控值的回读及反馈控制,调整每路输出光功率大小为灵敏度判定指标;
(4)每路衰减过的高速调制光信号对应输入到待测并行模块的光信号接收输入口,通过待测并行模块的光电转换输出高速并行电信号到四通道误码仪对应的接收信号输入口,实现待测并行模块的接收端误码测试。
一种高速并行多通道光电收发模块的同步测试软件流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76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