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处理方法和固态硬盘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7626.5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4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黎剑坤;尚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普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徽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5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硬盘 删除命令 目标数据 数据处理 数据安全性 目标地址 删除处理 删除 预设规则 主机发送 存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固态硬盘,用于提高数据安全性。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固态硬盘获取主机发送的删除命令,所述删除命令包括目标地址,所述删除命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地址所指的目标数据进行删除,所述目标数据为存储在所述固态硬盘上的数据;所述固态硬盘根据预设规则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非删除处理,得到处理结果。这样,本发明实施例的固态硬盘在获取到删除命令后,对删除命令要删除的目标数据进行非删除处理,以减少数据误删或遭破坏的可能,从而提高数据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固态硬盘。
背景技术
当用户通过主机的操作系统删除一个文件时,操作系统并没有真正删掉这个文件的数据。操作系统只是把这个文件的数据占用的地址标记为‘空’,即这个文件的数据占用的地址可以覆盖使用。不过,前述操作只是在文件系统层面的操作。固态硬盘本身并不知道哪些地址的数据已经‘无效’,除非操作系统通知固态硬盘要在这些地址写入新的数据。
对于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SD)来说,闪存不允许覆盖,只能先擦除再写入,要得到‘空闲’的闪存空间来进行写入,SSD就必须进行垃圾回收(GarbageCollection,GC)操作。在没有删除命令(Trim命令)的情况下,SSD无法事先知道哪些被‘删除’的数据已经是‘无效’的,必须到操作系统要求SSD在相同的地址写入数据时,SSD才知道哪些数据可以被擦除。这样SSD就无法在最适当的时机做出最好的优化,既影响GC的效率(间接影响性能),又影响SSD的寿命。
为此,可通过Trim命令,操作系统可通知SSD删除数据。删除数据的目的是为了释放那些对操作系统来说无效的NAND闪存(NAND Flash)空间,从而避免了新的数据写入时,SSD才开始进行NAND Flash的擦除工作。
由于在现有的相关协议中,没有规定Trim命令的实现方法,只是指出Trim命令是主机向存储设备发送的数据失效指令。因此目前通常的做法如图1所示,SSD获取到Trim命令后,SSD将无效数据直接删除。但这样处理有如下问题:
1)若用户的删除操作为误删操作,则会引起数据丢失,导致SSD上的数据无法恢复;
2)当有用户恶意破坏SSD上的数据时,数据无法恢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固态硬盘,用于提高数据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固态硬盘获取主机发送的删除命令,所述删除命令包括目标地址,所述删除命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目标地址所指的目标数据进行删除,所述目标数据为存储在所述固态硬盘上的数据;
所述固态硬盘根据预设规则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非删除处理,得到处理结果。
可选地,所述固态硬盘包括隐藏分区,所述隐藏分区为允许验证通过的主机访问的分区;
所述固态硬盘根据预设规则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非删除处理,得到处理结果,包括:
所述固态硬盘对所述目标数据的文件类型和文件体进行识别,识别出所述目标数据为能恢复的文件或者所述目标数据为目标类型的文件;
所述固态硬盘将所述目标数据保存在所述隐藏分区。
可选地,所述固态硬盘根据预设规则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非删除处理,得到处理结果,包括:
所述固态硬盘识别出所述目标数据的文件类型;
所述固态硬盘将所述目标数据的文件类型记录到日志中。
可选地,所述固态硬盘根据预设规则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非删除处理,得到处理结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普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大普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76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独立介质的冗余阵列
- 下一篇:数据并行写入、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