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圆筒振沉设备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8851.0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94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明;冯木水;杨坤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8 | 分类号: | E02D1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吴静芝;卢娟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启航路10号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设备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圆筒振沉设备及其制作工艺。钢圆筒振沉设备包括吊架、锤组和共振梁,所述锤组安装于所述吊架下方,所述共振梁与所述锤组下方螺栓连接。本发明所述的钢圆筒振沉设备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数控切割制作振动梁厚板;打磨各厚板部件接头部位;对顶板进行预钻孔;对厚板进行预热;按预设顺序进行焊接,装配各部件;检测焊后分段的平整度及整体尺寸;在胎架上完成振动梁和联系梁的分段合拢焊接;对共振梁进行退火处理;将振动梁分别与锤组进行螺栓连接:制作并安装吊架各部件,将吊架与锤组通过轴承刚性连接。本发明所述的钢圆筒振沉设备及其制作工艺具有结构稳定,拆装方便,精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圆筒振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圆筒振沉设备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外海人工岛、沿海海堤护岸工程项目的发展,通过振动下沉大型钢圆筒结构形成围埝快速成堤、成岛的施工工艺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所述钢圆筒由纵向的圆弧形钢制片组合而成,其体积巨大高可达三十多米,直径可达二十多米。对这种大型钢圆筒进行振沉具有很大难度,需要特定的振沉设备。
钢圆筒振沉设备主要由吊架、振动锤组、共振梁组成。所述吊架上方与钢丝绳相连,从而船体可通过钢丝绳吊起整个振沉设备。所述锤组为多个液压振动锤,分别安装于所述吊架下方,用于提供激振力,所述共振梁位于所述锤组下方,用于使激振力均匀施加在钢圆筒上。使用多台液压振动锤同步振沉钢圆筒,具有速度快、工期短、质量好的优点。
但是随着振动锤组数量的增加,振沉设备的建造难度也就成倍递增,其中共振梁的制作精度要求尤为高,建造难度巨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圆筒振沉设备及其制作工艺,其具有结构稳定,拆装方便,精度高的优点。
一种钢圆筒振沉设备的制作工艺,其中,钢圆筒振沉设备包括吊架、锤组和共振梁,所述锤组安装于所述吊架下方,所述共振梁与所述锤组下方螺栓连接;其中,所述共振梁包括振动梁和联系梁;所述振动梁沿圆周等间距排布,所述联系梁连接在相邻两个振动梁之间;所述振动梁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顶板、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合成一长方体箱体。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箱体内,形成一相互垂直的隔板组;所述联系梁设有第二顶板、第二底板、第二侧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顶板、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合成一箱体。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箱体内,形成一相互垂直的隔板组,所述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均为六边形结构;所述吊架包括中心轴,吊臂,连接梁,连接件和横梁;所述吊架吊臂为工字钢结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吊臂连接部和第二吊臂连接部,所述第一吊臂连接部和第二吊臂连接部均为长方体结构并设有钻孔;所述第一吊臂连接部的钻孔与所述中心轴连接部的钻孔相对应,从而吊架吊臂和吊架中心轴可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单独制作共振梁、吊架和锤组,其中共振梁的生产步骤如下:
S1:采用数控切割制作共振梁所需厚板,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一侧板、第一隔板、第二顶板、第二底板、第二侧板和第二隔板;对厚度大于40mm的板按双面X坡口进行焊接,并随板厚度的增加相应增大坡口;
S2:打磨各厚板部件接头部位;
S3:对振动梁第一顶板进行预钻孔,其下部直径60mm的孔预钻成直径70mm,其原上部直径40mm的孔预钻成35mm。
S4:对各厚板进行预热;
S5:按预设装配顺序对厚板进行焊接;其中,振动梁装配顺序为:在第一底板上垂直安装相互垂直的第一隔板组,在第一底板上垂直安装第一侧板,将第一顶板与所述隔板组及第一侧板连接;联系梁装配顺序为:在第二底板上垂直安装相互垂直的第二隔板组,在第二底板上垂直安装第二侧板,将第二顶板与所述隔板组及第二侧板连接;
S6:检测振动梁焊后的平整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88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