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钼元素偏聚韧化高硬合金及其铸造与热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9669.7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1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罗丰华;严淑群;熊落保;周浩钧;刘小洁;卢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32 | 分类号: | C22C38/32;C22C38/22;C22C38/26;C22C38/24;C22C38/04;C22C38/02;C22C33/06;C21D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处理 硬合金 钼元素 偏聚 韧化 合金 铸造 熔化 冲击韧性 含量比 淬火 回火 抗弯 铸锭 浇铸 | ||
一种钼元素偏聚韧化高硬合金及其铸造与热处理方法,合金各元素的质量含量为Cr:9.0~13.0,B:2.6~2.9,C:0.7~0.9,Mo:1.0~2.0%,Nb:0.4~0.8,V:0.4~0.8,Mn的含量小于0.3,Si的含量小于0.07,余量为Fe;其中C和B:3.3~3.6;C/Cr含量比:0.06~0.08;Nb和V:0.5~1.0。熔化温度1500~1550℃,在1230~1280℃浇铸合金;950~1050℃淬火,200~250℃回火。本发明铸锭硬度为66.2~68HRC,冲击韧性14.6~17.5J/cm2,抗弯强度1496~1600MPa。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硬度耐磨铸铁领域,涉及一种难熔金属钼元素韧化硬质相和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基体相的耐磨耐蚀铸铁的合金及其铸造、热处理方法,可广泛用于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中机械耐磨件制造。
技术背景
Fe-Cr-B-C耐磨铸造合金是以Fe2B或M2B硬质相为硬质相,具有良好的韧性和高硬度、高耐蚀性,熔炼-铸造工艺性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Fe-B合金中的硬质相M2B(M代表溶入硼化物中的Fe、Cr、V、Nb等合金元素)呈连续网状分布,完全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导致合金的韧性较低,很难应用到受冲击力较大的恶劣工作条件中,故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采用高温热处理、稀土变质,合金化等手段,改善硼化物的连续网状分布形态对Fe-B合金进行强韧化处理,扩大其使用范围,充分发挥其耐磨潜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但目前所做的研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将Fe-B合金基体相的强度进一步提高,并保留一定量Fe2B或M2B硬质相,则可实现高硬度、高韧性。非晶/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等都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韧性良好,并且耐蚀性好,由此,可通过基体相的非晶/纳米晶化,形成新的高硬度、高耐蚀性合金。
专利文献1:授权公告号CN 105695884B,制备的耐磨合金硬度为HRC66~70,冲击韧性4~9J/cm2。该方法在制备大尺寸规格(厚度大于30mm)和形状复杂铸件时,会出现热应力裂纹,并且有硬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在大型雷蒙磨床、矿石破碎机、渣浆泵等设备中使用的磨球、衬板、锤头、齿板、过流件、叶轮等耐磨件,体积庞大,形状复杂,因此专利文献1所采用的工艺方法限制了该合金的应用。
该类合金的硬度较高,但冲击韧性不足,强度指标较低,抗弯强度较低,在346~477MPa范围,因此限制了该合金应用于一些外部载荷大、需要耐冲击力作用的场合。
Ti(C,N)基金属陶瓷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71年,Kieffer发现在TiC基金属陶瓷中引入N时,只要在粘结相中加入适当的Mo或Mo2C就可获得比TiC基金属陶瓷更好的性能。随着对其合金化作用认识的加深,烧结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此类材料不但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红硬性、优良的化学稳定性、与金属间极低的摩擦系数,而且还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
Ti(C,N)基金属陶瓷的主要成分是TiC、TiN或Ti(C,N),以W或Ni为粘结剂,以其它碳化物为添加剂,如WC,Mo2C,(Ta,Nb)C,Cr3C2,VC,AlN等。它们形成了(Ti,W,Mo,Cr,V)(C,N)固溶体,通过固溶强化机制而强化硬质相。其微观结构特征一般是:TiC或Ti(C,N)硬质相为核心,边缘为(Ti,Mo)C或(Ti,Mo)(C,N)固溶体组成的环形结构(SS相)及Ni、W和溶入其中的Ti、Mo、C、N等组成的粘结相(r相)三部分组成。如添加WC、TaC也同样可生成SS相。这是由于Mo2C、TiC、WC、TaC向液相中溶解,并在TiC或Ti(C,N)粗颗粒上析出的结果。在硬质相周围生成SS相,改善了Ni对Ti(C,N)的润湿性,抑制了Ti(C,N)晶粒长大,有利于碳化物晶粒细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96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