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n增强增韧高硬度耐磨合金及其铸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9916.3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7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罗丰华;牟楠;卢静;罗硕;罗弘瑞;刘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32 | 分类号: | C22C38/32;C22C38/38;C22C38/04;C22C38/26;C22C38/24;C22C38/02;C22C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合金 高硬度 锰铁 增韧 合金 铸造 熔化 冲击韧性 平均硬度 含量比 脱氧 纯铝 抗弯 铸锭 浇铸 | ||
一种Mn增强增韧高硬度耐磨合金及其铸造方法,合金各元素的含量为Cr:9.0~13.0,B:2.6~2.9,C:0.7~0.9,Mn:0.8~1.6%,Nb:0.4~0.8,V:0.4~0.8,余量为Fe,其中C、B总量为:3.3~3.6;C/Cr含量比:0.06~0.08;Nb、V的总量为0.5~1.0,首先将锰铁以外的其他原料在1520~1620℃熔化,降温至1300~1350℃,加纯铝脱氧;降温到1280~1320℃时,加入锰铁,1250~1300℃浇铸合金。本发明铸锭平均硬度HRC67.9~70.2,冲击韧性达到10.6~14.5J/cm2,抗弯强度达到1018~1169MPa。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硬度耐磨铸铁领域,涉及一种含超细硬质相和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基体相的耐磨耐蚀铸铁的合金及其构件制备方法,可广泛用于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中机械耐磨件制造。
技术背景
Fe-Cr-B-C耐磨铸造合金是以Fe2B或M2B硬质相为硬质相,具有良好的韧性和高硬度、高耐蚀性,熔炼-铸造工艺性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专利文献1:授权公告号CN 105695884 B,制备的耐磨合金硬度为HRC66~70,冲击韧性4~9J/cm2。该类合金的硬度较高,但冲击韧性不足,强度指标较低,抗弯强度较低,在346~477MPa范围,因此限制了该合金应用于一些外部载荷大、需要耐冲击力作用的场合。
文献2:共晶Fe-Cr-B-C合金的快冷组织与性能,铸造,2017,66(10):1053~1056。铸态Fe-Cr-B-C合金的快冷组织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基体和沿晶界连续网状分布的(Fe,Cr)2(B,C)+(Fe,Cr)23(B,C)6硬质相组成。快冷组织基体相的显微硬度为800~880HV,硬质相显微硬度为1150~1400HV,宏观硬度为HRC68,冲击韧性达到13.6J/cm2;而经960℃×2h退火后,基体组织转变为铁素体和粒状渗碳体,硬质相(Fe,Cr)2(B,C)和(Fe,Cr)23(B,C)6少量溶解,局部区域出现断网,出现新相(Fe,Cr)3(B,C),退火后基体相显微硬度为330~400HV,硬质相为850~1250HV,宏观硬度降低为HRC46,冲击韧性减少到3.4J/cm2。
文献2所得结果反映出基体相的硬度对该类材料的硬度和冲击韧性起重大作用;对比专利文献1,该类合金在冲击韧性等性能方面还有提升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Mn增强增韧高硬度耐磨合金及其铸造方法,以Fe2B或M2B为硬质相,基体为Mn元素硬化的高硬度多元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等非平衡相,具有良好的韧性、高硬度和较高的强度指标,熔炼、铸造与热处理工艺性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选用的高耐磨性、高耐蚀性Fe-Cr-B-C合金为基础合金,再添加0.8~1.6%Mn元素。形成含Fe、Cr、B、C、Nb、V、Mn等元素的多元共晶合金,各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Cr:9.0~13.0,B:2.6~2.9,C:0.7~0.9,Mn:0.8~1.6%,Nb:0.4~0.8,V:0.4~0.8,Si的含量小于0.07,S、P:≤0.01,余量为Fe。其中C、B总和:3.3~3.6;C/Cr含量比:0.06~0.08;Nb、V的总和为0.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99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