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的室内非均匀光线车位状况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4592.2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5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何立火;钟炎喆;武天妍;高新波;张怡;李琪琦;邢志伟;蔡虹霞;路文;王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G06K9/00;G06K9/2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侯琼;王品华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学习 室内 均匀 光线 车位 状况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室内非均匀光线车位状况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室内摄像头拍摄得到的图像输入到计算机;
(2)设定亮度阈值为30,从计算机中筛选出亮度大于30的所有图片,作为图像数据集;
(3)获取图像标签:
(3a)对图像数据集中的每一幅图像做如下处理:
(3a1)框选出像素点位置为(23:39,88:128)与(40:56,88:128)的两个矩形框图像,设其分别为sub1、sub2;
(3a2)将sub1、sub2分别灰度化,得到两个灰度图像;
(3a3)计算两个灰度图像对应的梯度图,分别求这两个梯度图的梯度均方误差gm,得到sub1的梯度均方误差gm均值s1,以及sub2的梯度均方误差gm均值s2;
(3b)根据每一幅图像的s1与s2大小,对该图像进行分类,即获取图像标签:
当s1=10且s2=10时,为第1类,此时两车位均禁用;
当10s153且s2=10时,为第2类,此时车位1无车,车位2禁用;
当s1=53且s2=10时,为第3类,此时车位1有车,车位2禁用;
当10s153且10s253时,为第4类,此时车位1无车,车位2无车;
当s1=53且10s253时,为第5类,此时车位1有车,车位2无车;
当10s153且s2=53时,为第6类,此时车位1无车,车位2有车;
当s1=53且s2=53时,为第7类,此时车位1有车,车位2有车;
其余情况均定义为第8类,舍去该类图像;
(4)将第1-7类图像的尺寸缩小至180*320,并按照“图像名类别序号-1”的顺序写入文本文档txt,得到图像与标签一一对应的索引文件;
(5)搭建一个11层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其中包含6个卷积层、3个池化层以及2个全连接层;
(6)训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
将索引文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部分,并将训练集中的图像数据输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中进行学习训练,得到训练后的CNN模型;
(7)获取识别结果:
将测试集中的图像数据输入训练后的CNN模型,获取长度为7的一维向量,并将其转化为十进制数,得到车位状况的识别结果:
第一类为无车位;
第二类为有一个车位,且车位上无车;
第三类为有一个车位,且车位上有车;
第四类为有两个车位,且两车位上均无车;
第五类为有两个车位,且车位1有车,车位2无车;
第六类为有两个车位,且车位1无车,车位2有车;
第七类为有两个车位,且车位1与车位2均有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a)中图像数据集中的每一幅图像尺寸均为720*1280,且在各图像左上角均带有拍摄时的数据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具体搭建步骤如下:
(3a)第一层为卷积层,由32个3*3的卷积核构成,步长为1,不补零,激活函数为线性规划单元ReLU;
(3b)第二层为卷积层,由32个3*3的卷积核构成,步长为1,激活函数为线性规划单元ReLU;
(3c)第三层为池化层,由单个2*2的最大池化核构成,步长为2,无激活函数;
(3d)第四层为卷积层,由64个3*3的卷积核构成,步长为1,激活函数为线性规划单元ReLU;
(3e)第五层为卷积层,由64个3*3的卷积核构成,步长为1,激活函数为线性规划单元ReLU;
(3f)第六层为池化层,由单个2*2的最大池化核构成,步长为2,无激活函数;
(3g)第七层为卷积层,由128个3*3的卷积核构成,步长为1,激活函数为线性规划单元ReLU;
(3h)第八层为卷积层,由128个3*3的卷积核构成,步长为1,激活函数为线性规划单元ReLU;
(3i)第九层为池化层,由单个2*2的最大池化核构成,步长为2,无激活函数;
(3j)第十层为全连接层,输出为长度1000的一维向量;
(3k)第十一层为全连接层,输出为长度7的一维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45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