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城市湖泊生态服务功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4772.0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3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宽意;闵屾;吴庆龙;苏雅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A01G7/06;A01G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城市 湖泊 生态 服务 功能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城市湖泊生态系统景观服务功能的方法,包括:(1)向目标水体中泼洒聚丙烯酰胺,使得其在水体中的浓度达到5~20mg/L;2个月后,向目标水体中泼洒烯效唑2~3次,每次用量为0.1~0.5g/m2;再1个月后,向目标水体中泼洒萘乙酸钠2~3次,每次用量为0.5~1g/m2。本发明是根据城市湖泊水体存在的沉水植物景观问题,通过对湖泊沉水植物株高的抑制以及其根系的促壮,实现了城市湖泊水体沉水植物景观优化与群落稳定的目的,本方法具有安全、成本低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城市湖泊生态服务功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沉水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浊水态向清水态转变的关键,这其中沉水植被的生态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与藻类竞争可利用营养物质,降低藻类生物量;(2)增加颗粒物沉降,抑制沉积物再悬浮;(3)为浮游动物提供生长繁殖的场所,并为其躲避鱼类捕食创造条件;(4)通过根系向沉积物释放氧气,改善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抑制沉积物磷的释放,等等。生态系统修复的实践表明,只有在沉水植被恢复后清水系统才能稳定。国外大量研究发现,生物操纵后如果沉水植被没有恢复,系统也会回复到浊水态,但植被一旦形成,由于生物生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会形成一个具有不同结构的清水系统。
然而,对于一些中小型城市景观湖泊,社会最关注的是水体的景观功能,通过生态修复,沉水植物占优势后,湖泊从浊水态转变为大家所喜爱的清水态,水质清澈,生机盎然。但美中不足的是,一些沉水植物品种如黑藻、马来眼子菜、狐尾藻、还有苦草等常常会长出并漂浮在水体表面,留下了严重的审美缺陷。
因此,对于生态修复成功后的中小型城市景观湖泊,如何控制沉水植物的株高并改善沉水植物根系,稳定维持沉水植物的水景功能,是提升中小型城市湖泊生态系统景观服务功能的技术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升城市湖泊生态系统景观服务功能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促使沉水植物矮化与根系粗壮,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湖泊生态系统景观服务功能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提升城市湖泊生态系统景观服务功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向目标水体中泼洒聚丙烯酰胺,使得所述聚丙烯酰胺在水体中的浓度达到5~20mg/L;
(2)步骤(1)完成的2个月后,向所述目标水体中泼洒烯效唑2~3次,每次所述烯效唑的用量为0.1~0.5g/m2;
(3)步骤(2)完成的1个月后,向所述目标水体中泼洒萘乙酸钠2~3次,每次所述萘乙酸钠的用量为0.5~1g/m2。
进一步的,步骤(2)中相邻两次泼洒所述烯效唑的时间间隔为7~10天。
进一步的,步骤(3)中相邻两次泼洒所述萘乙酸钠的时间间隔为7~10天。
优选的,所述步骤(1)于3月中下旬实施。
优选的,所述目标水体的水面面积为100~10000平方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4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沉水植物短期近自然培养方法
- 下一篇:近岸水域生态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