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债权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95041.8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6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周洪飞;王慧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4 | 分类号: | G06Q4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祝亚男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存储 区块 流转 存储 网络技术领域 业务处理 上链 真实性 篡改 查询 保证 | ||
1.一种债权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区块链系统中的任一节点设备上,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债权数据,所述债权数据包括债权单号以及债权信息,所述债权信息至少包括作为欠款方的第一用户、作为收款方的第二用户以及欠款金额;
基于所述债权单号,生成债权键值;
基于所述债权信息,生成第一债权转移信息,所述第一债权转移信息中的债权持有方信息为所述收款方,债权接收方信息为空字段,所述第一债权转移信息中的债权状态为债权确立;
将所述债权键值和所述第一债权转移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债权键值和所述第一债权转移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的债权转移指令,所述债权转移指令携带作为债权接收方的第三用户以及所述债权键值;
根据所述债权键值对应的所述第一债权转移信息和所述第三用户,生成第二债权转移信息,所述第二债权转移信息中的债权持有方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债权接收方信息为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债权转移信息中的债权状态为债权转让通知;
将所述债权键值和所述第二债权转移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债权键值和所述第二债权转移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的债权转移确认指令,所述债权转移确认指令携带所述债权键值;
根据所述债权键值对应的所述第二债权转移信息,生成第三债权转移信息,所述第三债权转移信息中的债权持有方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债权接收方信息为所述第三用户,所述第三债权转移信息中的债权状态为债权转让确认通知;
将所述债权键值和所述第三债权转移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债权键值和所述第三债权转移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用户的债权接收指令,所述债权接收指令携带所述债权键值;
根据所述债权键值对应的所述第三债权转移信息,生成第四债权转移信息,所述第四债权转移信息中的债权持有方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所述债权接收方信息为所述第三用户,所述第四债权转移信息中的债权状态为付款给债权持有方;
将所述债权键值和所述第四债权转移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债权键值和所述第四债权转移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的债权接收指令,所述债权接收指令携带所述债权键值;
根据所述债权键值对应的所述第四债权转移信息,生成第五债权转移信息,所述第五债权转移信息中的债权持有方信息为所述第三用户,所述债权接收方信息为空字段,所述第五债权转移信息中的债权状态为债权确立;
将所述债权键值和所述第五债权转移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债权键值和所述第五债权转移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用户的债权关闭指令,所述债权关闭指令携带所述债权键值;
根据所述债权键值对应的所述第五债权转移信息,生成第六债权转移信息,所述第六债权转移信息中的债权持有方信息为所述第三用户,所述债权接收方信息为空字段,所述第六债权转移信息中的债权状态为债权关闭;
将所述债权键值和所述第六债权转移信息存储至所述区块链系统的区块链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任一用户的债权查询指令,所述债权查询指令携带所述债权键值;
从所述区块链中查询所述债权键值,确定至少一个区块;
将所述至少一个区块中区块高度最高的区块中存储的债权转移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504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