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含硒污酸泥中回收硒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6025.0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9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杜超;王豪;杨天足;刘伟锋;陈霖;任冠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5/00;C22B1/02;C01B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泥 浸出 焙烧 电位 焙烧产物 硫酸铅 硒碲 还原 添加剂硫酸钠 单质形式 分离过程 还原熔炼 硫酸溶液 硫酸体系 亚硫酸钠 中温焙烧 回收 挥发率 浸出率 浸出渣 挥发 粗铅 硒粉 回收率 分解 | ||
一种从含硒污酸泥中回收硒碲的方法,本发明先将含硒污酸泥和添加剂硫酸钠混合后在一定流量的氮气气氛中进行中温焙烧,污酸泥中的硒以单质形式挥发进入水溶液中;焙烧产物中的铜、碲则在硫酸溶液进行控电位氧化浸出后,再用亚硫酸钠进行碲的还原,实现碲与铜的分离;浸出渣主要为硫酸铅,可通过还原熔炼的方法产出粗铅。本发明通过控制焙烧温度,有效避免了硫酸铅的分解,实现了硒与污酸泥中其他元素的分离,焙烧过程硒的挥发率达到96%以上,且产出的硒粉纯度达到了97%以上;硫酸体系控电位氧化浸出能够高效浸出焙烧产物中的铜和碲,铜、碲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5%和94%以上,且在还原分离过程中碲的回收率达到9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中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过程,特别是一种有效回收含硒污酸泥中硒、碲的方法。
技术背景
含硒污酸泥是在火法炼铅、火法炼铜等冶炼过程中制备硫酸工序产出的副产物,它通常含有硒、碲、铜、铅、砷等多种元素,且物相成分比较复杂,主要以PbSO4、单质Se、PbSeO3、Cu2Se、Cu2Te等物相为主。
目前,从含硒资源中提取硒的方法可以分为酸法提硒和碱法提硒工艺(李栋等.硒资源及其提取技术研究进展.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5,6(1):18~23.)。酸法提硒工艺主要是通过对含硒物料进行硫酸化焙烧、氧化焙烧、加压酸浸-挥发熔炼等方法,使物料中的硒以二氧化硒的形式挥发,然后用水吸收,然而物料中的铅、砷、锑、碲等元素在焙烧过程中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物挥发进入硒吸收工序,从而导致产出的粗硒粉或亚硒酸溶液中含有大量杂质;此外,工业上也常采用水溶液氯化法通过在酸性溶液中加入氧化剂直接浸出物料中的硒,但此工艺氧化剂消耗量大,生产成本高,其它元素也会在此过程中溶解进入溶液中,导致后续分离困难。
碱法提硒工艺主要是通过熔炼或加压氧化等手段使物料中的硒反应生成亚硒酸钠或硒酸钠的形式进行提取,比较典型的有碱性熔炼法和加压碱浸法。碱性熔炼法具有硒回收率高的优点,但所采用的试剂价格较高,且需要耐碱设备;加压碱浸法也能够很好实现硒的浸出,但是由于浸出液中的碱浓度较高,且含有砷、铅等元素,硒的回收较为困难,且回收产物中杂质元素较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含硒污酸泥传统处理工艺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有效回收含硒污酸泥中硒碲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含硒污酸泥和添加剂硫酸钠混合后在一定流量的氮气气氛中进行中温焙烧,污酸泥中的硒以单质形式挥发进入水溶液中;焙烧产物中的铜、碲则在硫酸溶液进行控电位氧化浸出后,再用亚硫酸钠进行碲的还原,实现碲与铜的分离;浸出渣主要为硫酸铅,可通过还原熔炼的方法产出粗铅。
具体的工艺过程与技术参数如下:
1 中温焙烧
含硒污酸泥物料在保护性气氛下进行中温焙烧以实现硒、碲等有价金属的回收。将硫酸钠固体与污酸泥按照质量比为0.05~0.4混合均匀后放入管式炉中,首先在常温下以2~15mL/min的速度向管式炉内持续通入氮气30min~60min,然后升高炉内温度至400~700℃,控制焙烧时间为60~120min,污酸泥中的硒以单质形式进入后续吸收瓶中,反应完成后,开始降温,待炉内温度降至常温后,关闭氮气,即得到焙烧产物以及硒粉。
2 控电位氧化浸出
所得的焙烧产物在硫酸体系浸出碲、铜。配置浓度为5~20g/L的硫酸溶液,按照液固比(液体体积mL与固体重量g之比)为3~5:1将所得焙烧产物加入该硫酸溶液中,控制反应温度为60~90℃,以1~10mL/min的速度向该溶液中加入双氧水,控制电位相对于甘汞电极为360~420mv,反应30~90min后,经过滤、洗涤得到浸出液和浸出渣。浸出渣可进行还原熔炼产出粗铅,浸出液则进行还原分离铜和碲。
3 还原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6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