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漏磁场的钢管焊缝识别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8303.6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1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伍剑波;黄晓明;夏慧;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43/18 | 分类号: | B21D43/18;B21C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磁场 钢管 焊缝 识别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漏磁场的钢管焊缝识别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永磁体,磁轭,两个汇聚磁感线的导磁块,安装在导磁块中间位置、钢管正上方的磁传感器,以及滤波器,放大器和控制器。永磁体与磁轭和导磁块形成磁化回路。将钢管放置在两个导磁块中间,钢管会被磁化,进而在焊缝正上方形成漏磁场,将磁传感器固定在钢管正上方的位置保持不动,旋转钢管,当焊缝位于磁传感器正下方时,磁传感器将拾取到漏磁信号,经过滤波器、放大器,将焊缝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器,进而实现焊缝的识别与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漏磁场的钢管焊缝识别定位方法,可实现对直缝钢管焊缝的准确定位。
背景技术
直缝钢管是一种焊缝与钢管纵向平行的钢管,因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得以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自来水工业、石油化工等方面的建造,在飞机及其发动机上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直缝钢管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先进行弯管加工,将直缝钢管弯曲成所需要的形状。在弯管过程中,若焊缝的位置处于钢管上应力集中的一侧,容易造成焊缝开裂,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因此在直缝钢管进行弯曲操作之前有必要对钢管进行焊缝的识别与定位。为提高焊缝定位的自动化程度,专利201610000874.6公开了一种钢管焊缝识别定位装置,该装置通过在工作台上设置上料机构能自动运输钢管,上料机构一侧设置定位机构能自动识别焊缝,且在焊缝到达指定方位时,停止运转,从而实现焊缝的定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但采用上述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感应器灵敏度不够高,可能存在漏检或多次检测才能找到焊缝位置的情况,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漏磁场的钢管焊缝识别定位方法,实现焊缝的快速识别与定位,为直缝钢管的弯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漏磁场的钢管焊缝识别定位方法,其构成包括:两个永磁体、一个磁轭、两个汇聚磁感线的导磁块,钢管放置在导磁块之间,磁传感器固定在钢管表面,保持位置不动,以及用于信号处理的滤波器,放大器和控制器。
本发明装置的实现机理是永磁体与磁轭和导磁块形成磁化回路。将钢管放置在两个导磁块中间,钢管会被磁化,进而在焊缝正上方形成漏磁场,将磁传感器固定在钢管正上方的位置保持不动,旋转钢管,当焊缝位于磁传感器正下方时,磁传感器将拾取到漏磁信号,经过滤波器,放大器,将焊缝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器,进而实现焊缝的识别与定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永磁体的数量不少于2个,且为偶数。所述永磁体优先采用剩余磁通密度为1.0~1.4T的永磁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磁块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0mm,钢管的直径不大20mm,钢管应位于导磁块的正中间且与导磁块的间距不大于1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管外表面与磁轭的间距不小于1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传感器与钢管表面的距离不大于1mm。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漏磁场的钢管焊缝识别定位方法,其具有以下十分突出的优点:能够快速准确的实现直缝钢管的焊缝识别与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漏磁场的钢管焊缝识别定位方法结构示意图1。
图2为一种基于漏磁场的钢管焊缝识别定位方法结构示意图2。
图3为一种基于漏磁场的钢管焊缝识别定位方法原理图。
上述附图中的各图示标号表示对象分别为:1-磁轭;2-永磁体;3-导磁块;4-钢管;5-焊缝;6-磁传感器;7-磁化回路;8-滤波器;9-放大器;10-控制器;11-漏磁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83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