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型丙烯酸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98742.7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6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华;宋卫林;徐文杰;杨斌;奚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C07C51/235;C07C57/0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酸 催化剂 催化剂合成 负载型 碱金属 氧化性气体反应 丙烯醛转化率 丙烯酸收率 碱土金属 丙烯醛 可用 氧气 | ||
1.负载型丙烯酸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的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存在下,丙烯醛与含氧气的氧化性气体反应得到丙烯酸;其中所述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于载体上的活性组分,所述活性组分通式表示为:VMoaCobWcXdYeZfOg,其中X为包括选自Sc、Ti、Y、Zr、Hf、Ta、Cr中的一种或多种,Y为包括选自Ga、Ge、In、Sn、TI、Pb、Cd、Mn、Tc、Re、Rh、Ir、Pd、Pt、Ag、Au、La中的至少一种,Z为选自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a为Mo与V的摩尔比,a取值2.0~8.0;b为Co与V的摩尔比,b取值0.2~0.8;c为W与V的摩尔比,c取值0.2~1.0;d为X与V的摩尔比,d取值0.2~1.0;e为Y与V的摩尔比,e取值0.05~1.2;f为Z与V的摩尔比,f取值0.05~1.2;g为满足活性组分中各元素化合价所需的氧原子摩尔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型丙烯酸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反应在稀释性气相物料存在下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型丙烯酸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氧化性气体选自纯氧、富氧、或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负载型丙烯酸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稀释性气相物料为水蒸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型丙烯酸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反应温度为100~5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型丙烯酸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的方法,其特征是以丙烯醛、空气和水蒸汽组成的物料为反应的原料气,以体积比计,丙烯醛:空气:水蒸汽=1:(1~6):(0.5~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负载型丙烯酸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原料气的体积空速为800~2000小时-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型丙烯酸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的方法,其特征是以重量计,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含量为10~60w%。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型丙烯酸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载体选自氧化铝、氧化锂、氧化镁、二氧化锆、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型丙烯酸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催化剂采用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活性组分元素混合液的制备;
将活性组分元素混合液与载体混合;
焙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874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备丙烯酸的负载型催化剂
- 下一篇:负载型丙烯酸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