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转运蛋白的装载蛋白基因GmPHF1a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98853.8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8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廖红;陈丽玉;李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C12N15/29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根瘤 磷转运 蛋白 蛋白基因 装载 应用 豆科植物 基因编码 定量PCR 磷吸收 生物量 基因 固氮 结瘤 增氮 大豆 克隆 运转 干涉 | ||
本发明提供了磷转运蛋白的装载蛋白基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的应用,具体涉及磷转运蛋白的装载蛋白基因
背景技术
大豆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作物之一,能与土壤中的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进行生物固氮,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Udvardi and Poole, 2013)。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对根瘤生长发育及固氮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Qinet al., 2012)。并且在大豆生产中存在“以磷增氮”的效应,然而对其生理、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少。Qin 等研究发现大豆根瘤保持磷平衡对其正常行使固氮功能十分重要 (Qin etal., 2012),根瘤中高表达的磷转运蛋白基因
Pht1磷转运蛋白是细胞膜结合型的蛋白质。蛋白进入内质网(ER)进行正确的构象折叠和修饰后以膜泡的形式经高尔基体到达细胞质膜(陈婕妤,2013)。酵母及动物细胞的研究表明,合成后的蛋白从ER进入COPⅡ(coat proteinⅡ)膜泡,被运输到高尔基体的质膜上(Barlowe, 2003a;Barlowe, 2003b)。COPⅡ的形成是由经SEC12鸟苷酸置换因子活化后的 SAR1 GTPase 启动的(Barlowe et al., 1993)。将被运输的蛋白(Cargo)被并入 COPⅡ膜泡必需建立并维持一种适于进入分泌途径的正确构象,这一过程需要Cargo 所特有的伴侣蛋白来协助(Barlowe, 2003a;Herrmann et al., 1999)。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磷转运蛋白的装载蛋白基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88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