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级离心机组及双级离心机组的中间补气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9708.1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9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孔祥;李镇杉;王永;曾远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9/02 | 分类号: | 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机组 中间 补气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级离心机组及双级离心机组的中间补气控制方法,其中,双级离心机组包括双级离心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经济器和补气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二级吸气口处的二级吸气过热度,或者二级排气口处的二级排气过热度;判断二级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预设吸气过热度下限值,或者二级排气过热度是否小于预设排气过热度下限值;如果二级吸气过热度小于预设吸气过热度下限值,或者二级排气过热度小于预设排气过热度下限值,则对补气阀进行开度调小控制。该方法能够在最大限度的保证压缩机中间高效补气的同时,防止吸气带液影响机组变工况运行下自身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级离心机组的中间补气控制方法和一种双级离心机组。
背景技术
双机离心压缩机通常采用两级节流中间补气的方式来进行系统循环,但是如果中间补气带液,容易损坏叶轮或者出现因密封泄露引起跑油等不良现象。
相关技术中,通常考虑将补气阀调节至合适的开度运行,利用机组自身的抗冲击特性来运转。然而,对于变频机组而言,由于其运行工况、机组负载变化,导致机组自身的运行参数变化复杂,在一些特殊负载如低频运转下,机组本身的排气过热度就不高,会进一步加大这一风险,不利于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级离心机组的中间补气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在最大限度的保证压缩机中间高效补气的同时,防止吸气带液影响机组变工况运行下自身运行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级离心机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级离心机组的中间补气控制方法,所述双级离心机组包括双级离心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经济器和补气阀,所述双级离心压缩机的一级吸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的一端相连,所述双级离心压缩机的二级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所述经济器,所述经济器还通过所述补气阀与所述双级离心压缩机的一级排气口和二级吸气口分别相连,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二级吸气口处的二级吸气过热度,或者所述二级排气口处的二级排气过热度;判断所述二级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预设吸气过热度下限值,或者所述二级排气过热度是否小于预设排气过热度下限值;如果所述二级吸气过热度小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下限值,或者所述二级排气过热度小于所述预设排气过热度下限值,则对所述补气阀进行开度调小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级离心机组的中间补气控制方法,获取二级吸气口处的二级吸气过热度,或者二级排气口处的二级排气过热度,并判断二级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预设吸气过热度下限值,或者二级排气过热度是否小于预设排气过热度下限值,并在二级吸气过热度小于预设吸气过热度下限值,或者二级排气过热度小于预设排气过热度下限值时,对补气阀进行开度调小控制。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的保证压缩机中间高效补气的同时,防止吸气带液影响机组变工况运行下自身运行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双级离心机组的中间补气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二级吸气过热度大于预设吸气过热度上限值,或者所述二级排气过热度大于预设排气过热度上限值,则对所述补气阀进行正常能调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二级吸气过热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下限值且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上限值,或者所述二级排气过热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排气过热度下限值且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排气过热度上限值,则控制所述补气阀的开度保持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9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