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染料可染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0001.8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7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毛军;陈红霞;陆鹏;袁洪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2/08 | 分类号: | D01F2/08;D06P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欣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染料 再生 纤维素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染料可染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先将壳聚糖溶液加至粘胶纺丝液中制成粘胶纺丝液‑壳聚糖混合溶液,然后加入单宁酸溶液,混合后充分反应,最后将得到的单宁酸粘胶纺丝液液进行湿法纺丝,即可制得天然染料可染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制得的再生纤维素纤维通过天然染料染色后,该纤维制成的纱线或面料具有较好的各项色牢度,能够满足生产和服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原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染料可染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再生纤维素纤维是天然纤维素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制成的可再生纤维,主要组成物质为纤维素,具有优良的染色性能和光泽,同时还拥有极佳服用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能,此外,其悬垂性远胜于棉、麻所制成的纺织品。其用途几乎遍及所有的工业、农业、生活衣着等各方面,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
由于再生纤维素具有如此多的优点,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无论普遍采用的活性染料染色还是印花的产品,在色牢度、光泽和鲜艳度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由于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比天然的纤维素纤维具有较好结晶度,所以因此在染色印花时,会有一个更高的上染率,减轻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目前面料染色带来的污染问题,但是由于合成染料的特性,仍然无法避免活性染料染色时污染的问题。
众所周知,天然染料是一种环保、健康环保染料,生物降解性良好,与生态环境相容性好,而且无毒无害,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致癌性,且其来源可再生,同时天然染料染色废水不会产生化学染料废水所引发的水污染问题,废水脱色等处理难度较小,具有良好的研究发展前景。
但是,采用天然染料对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染色,拥有诸多优点,安全环保,生态无毒等,目前在采用天然染料对再生纤维素纤维染色印花时,仍然存在着各项色牢度不达标的问题,虽然在这方面研究也非常多。其中申请号为:CN201610050735.4的专利,利用提取的然薰衣草染料对改性后的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染色,得到较好的上染率和色牢度,但是该方法过程繁琐,成本较高,主要问题是要对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改性后方可染色;申请号为CN201610050277.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板蓝根染料上染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同样是先对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改性,在用天然染料对其染色从而获得较好的上染率和各项色牢度,仍然存在着过程繁杂成本较高的问题,因此,目前尚未出现能够彻底解决天然染料上染再生纤维素纤维存在的上染率低、色牢度差以及成本高、加工过程长的问题,急需技术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天然染料可染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纺丝制得的再生纤维素纤维通过天然染料染色后,该纤维制成的纱线或面料具有较好的各项色牢度,能够满足生产和服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天然染料可染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粘胶纺丝液的制备;
步骤2,粘胶纺丝液-壳聚糖混合溶液的制备:先在反应釜内配置壳聚糖溶液,然后向反应釜加入粘胶纺丝液,充分混合,即得;
步骤3,单宁酸与粘胶纺丝液-壳聚糖混合溶液的交联反应:在反应釜中配置单宁酸溶液,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粘胶纺丝液-壳聚糖混合溶液,调节反应釜中的温度,让溶液在反应釜中充分反应,即得;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单宁酸粘胶纺丝液液进行湿法纺丝,即可制得天然染料可染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壳聚糖溶液所用的溶剂为水,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为10%~20%。
进一步地,步骤2中壳聚糖的质量占粘胶纺丝液中甲纤含量的10%~20%。
进一步地,步骤3中单宁酸溶液所用的溶剂为水,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00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