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注入硅基III-V族纳米激光器阵列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0079.X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6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节;周旭亮;王梦琦;王鹏飞;孟芳媛;李召松;于红艳;潘教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5/042 | 分类号: | H01S5/042;H01S5/40;H01S5/30;H01S5/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入 iii 纳米 激光器 阵列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电注入硅基III-V族纳米激光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SOI衬底上沉积二氧化硅,在所沉积的二氧化硅上刻蚀出周期性的矩形沟槽;
腐蚀所述SOI衬底,在所述矩形沟槽的下方腐蚀出V形沟槽;
在所述V形沟槽和矩形沟槽中生长III-V族激光器外延结构,其从下至上依次为:N型缓冲层,下包层,量子阱有源区,上包层及P型接触层;
将所述III-V族激光器外延结构的顶部抛光,刻蚀所述III-V族激光器外延结构及其两边的二氧化硅,在沿沟槽延伸方向上形成FP腔;
沉积二氧化硅隔离层,刻蚀掉所述FP腔端面以外的二氧化硅隔离层,使二氧化硅隔离层覆盖在FP腔端面上;
制备P电极金属图形和N电极金属图形;其中,在制备所述P电极金属图形时,仅保留所述FP腔上表面的P电极金属,与P型接触层形成欧姆接触,在所述FP腔长度方向上,所述P电极金属图形的长度比所述FP腔的长度短20~60μm,且位于所述FP腔中间;在通过刻蚀形成所述FP腔时,刻蚀停止于所述N型缓冲层,所制备的N电极金属覆盖在所述N型缓冲层上,与所述N型缓冲层形成欧姆接触,所述N电极金属覆盖所述FP腔两端面上的二氧化硅隔离层,但不接触所述P型接触层,从而在III-V族材料的FP腔两端面形成“金属-二氧化硅-半导体”结构;
在FP腔上表面、P电极金属图形和二氧化硅隔离层之间的III-V族激光器外延结构上制备二阶耦合光栅,由此完成所述电注入硅基III-V族纳米激光器阵列的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注入硅基III-V族纳米激光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中,利用FIB方法或利用光刻技术和ICP方法,制备所述二阶耦合光栅;利用KOH溶液腐蚀SOI衬底,在矩形沟槽的下方腐蚀出V形沟槽;采用干法刻蚀III-V族激光器外延结构及其两边的二氧化硅,在沿沟槽延伸方向上形成FP腔;溅射P电极金属,在FP腔上表面制备P电极金属图形;利用光刻技术和带胶剥离法,在N型缓冲层上制备N电极金属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注入硅基III-V族纳米激光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中,所选用的SOI衬底顶层硅厚度H≥500nm,所述矩形沟槽宽度W与SOI衬底顶层硅厚度H之间关系为H≤W≤2Htan35.2°,矩形沟槽深度等于所沉积的二氧化硅厚度,矩形沟槽的深宽比≥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注入硅基III-V族纳米激光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腐蚀出的V形沟槽顶部宽度大于等于矩形沟槽宽度,所述V形沟槽深度小于所述SOI衬底顶层硅厚度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注入硅基III-V族纳米激光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中,将所述III-V族激光器外延结构顶部抛光后,粗糙度小于1nm,顶层材料为P型接触层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注入硅基III-V族纳米激光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中,FP腔长度在50nm~1000μ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注入硅基III-V族纳米激光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中,所沉积的二氧化硅隔离层厚度为100~200nm,所述二氧化硅隔离层覆盖在FP腔端面上,且覆盖在N型缓冲层和P型接触层上的长度之和小于5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注入硅基III-V族纳米激光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P电极金属材料为Ti/Au。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注入硅基III-V族纳米激光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N电极金属材料为AuGeNi/Au,厚度为100~10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007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