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尘螨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1100.8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3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刚;肖小军;徐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刚 |
主分类号: | C12N9/90 | 分类号: | C12N9/90;C12N15/61;C12N15/63;A61K38/52;A61P11/06;A61P11/02;A61P3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白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尘螨蛋白,所述尘螨蛋白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一种,所示尘螨蛋白可以用于预防、缓解和治疗过敏性疾病,尤其是尘螨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基因克隆、蛋白表达和纯化,得到重组尘螨蛋白,其蛋白纯度高、产量丰富,有利于后续科研使用和大量制备应用,尤其在制备诊断、预防、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尘螨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过敏性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世界上有近3亿人受过敏性哮喘困扰,是目前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尘螨是最主要的过敏原,是导致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最重要因素。近20年来T细胞亚群中Th1/Th2细胞的平衡失调被认为是诱发过敏性哮喘的主要机制之一。在自然界存在众多过敏原的情况下,过敏性哮喘患者对尘螨过敏原阳性率高达70-80%,而对其它过敏原阳性率一般低于<40%。目前,虽然对治疗过敏性哮喘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有效的特异性手段却相对较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尘螨蛋白,通过基因克隆、蛋白表达和纯化,得到重组的尘螨蛋白,所述尘螨蛋白在预防、缓解和治疗过敏性疾病,尤其涉及尘螨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的药物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尘螨蛋白,所述尘螨蛋白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与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尘螨蛋白为粉尘螨来源。
可选的,所述尘螨蛋白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可选的,所述尘螨蛋白的编码基因包括编码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可选的,所述尘螨蛋白的编码基因包括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可选的,所述尘螨蛋白的编码基因应该考虑简并碱基,即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编码基因包括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保护范围还应该保护与SEQID NO:2具有碱基简并性质的核苷酸序列,这些核苷酸序列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仍然为SEQID NO:1。
在本发明中,术语“同源性”表明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肽、多肽或蛋白质序列具有一定程度上(“%同源”)与彼此“相同”的氨基酸序列。这种同源性程度可以使用已知的计算机程序来确定。具体的,可以但不限于NCBI数据库中的BLAST工具可被用于确定同源性。在本发明中,所述同源性至少为98%。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同源性至少为99%。
可选的,所述尘螨蛋白为非过敏原蛋白。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尘螨蛋白与过敏原相互竞争抑制过敏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尘螨蛋白不具有过敏原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载体,所述重组载体包含编码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尘螨蛋白的核苷酸序列。
可选的,所述重组载体包括重组表达载体和重组克隆载体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可选的,所述重组载体中含有BamH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具体的,所述尘螨蛋白的编码基因插入至BamH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之间。可选地,所述尘螨蛋白的编码基因插入到载体时,所述尘螨蛋白的编码基因的5’端可加入起始密码子(如ATG),3’端可加入终止密码子(如TAA)。
可选的,所述重组载体中含有纯化标签,具体的可以但不限于为His标签、GST标签、SUMO标签。
可选的,所述重组载体可以但不限于为pET-32a、pGEX-6P-1、pPIC-9K、pPIC-Zα中的至少一种。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包含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重组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刚,未经刘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11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