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视化检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3104.X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0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振宇;黄艳玲;郭隆华;邱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33/544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可视化检测 金纳米棒 酶标板 刻蚀 一抗 辣根过氧化酶 半定量分析 免疫传感器 板上固定 程度减小 酸性条件 纤维素 标准液 长径比 复合物 竞争型 灵敏度 目标物 抗原 二抗 裸眼 吸附 修饰 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检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的方法,通过先在板上固定一层纤维素用于抗原的吸附,然后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标准液与固定在酶标板上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竞争一抗,使固定在板上的一抗进一步与辣根过氧化酶(HRP)修饰的二抗复合物结合,形成竞争型的免疫传感器;在HRP催化下,TMB被H2O2氧化成TMB2+(酸性条件);加入TMB2+将金纳米棒刻蚀成不同的长径比,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随着目标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增加,固定在板上的HRP量反而减少,使得金纳米棒被刻蚀的程度减小,从而呈现不同的颜色;该方法可以通过裸眼判断酶标板的颜色,进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半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视化检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材料生产过程中,常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增塑剂来提高产品的柔软性和稳定性。过量摄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如腹部肥胖,生殖系统异常,癌症等。相关的权威部门对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进行限定,欧盟规定婴儿食品中应不能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并且迁移到食品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含量应低于0.3mg/kg。中国国家标准规定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最大残留为0.3mg/kg。由于PVC制品在白酒生产过程中经常被用作输送管道,所以PVC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能会迁移到白酒中,造成食品污染。因此,有必要开发简单且灵敏的传感器用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现场检测。
目前检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免疫组织化学、气相色谱-火焰电离检测器、化学发光等。但这些方法需要大型的设备,从而限制其现场检测的应用。免疫分析由于抗原-抗体的高特异识别能力而被广泛的研究,并与其他的信号读取技术进行联用,如电化学法,荧光法,比色法。除比色法外,其他方法都需要特殊的读出设备,这也限制了它们在现场的应用。由于比色法的信号可直接用肉眼进行读取进行读出,因而受到极大的关注。
商业化的免疫检测试剂盒常被用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的现场检测。样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浓度与酶标板呈现出的颜色强度相关。由于人眼很难区分单色的强度变化,,因此仍需精确仪器进行定性分析。近年来,贵金属纳米结构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的产生与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形貌有关。金纳米棒(GNRs)常被视为理想的比色法的显色底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眼可视、便携、快速的可视化检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150ppb~8100ppb范围内的检测结果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视化检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的方法,其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金纳米棒的制备:在双表面活性剂系统中合成金纳米棒溶液;
(2)将步骤(1)合成的金纳米棒溶液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将分离出的沉淀物分散在终浓度为0.1M的CTAB溶液;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取酶标板且在其底层固定一层纤维素,然后将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附在酶标板的孔板上,再依序加入一抗和修饰辣根过氧化酶(HRP)的二抗,以使其形成竞争型的免疫传感器;
(4)用洗涤液洗去步骤(3)未被固定到酶标板上的一抗和过氧化氢酶的二抗;
(5)往经步骤(4)处理的酶标板的各孔板中加入过氧化氢和TMB的混合溶液,使其产生TM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31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