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高钠煤燃烧沾污循环流化床锅炉及防沾污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3271.4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8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资静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蓝长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06 | 分类号: | F23C10/06;F23C10/18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黄纯能;宁星耀 |
地址: | 410116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式水冷壁 沾污 清灰组件 煤燃烧 稀相区 高钠 循环流化床锅炉 炉膛 弹性金属丝 传动组件 炉膛出口 清灰装置 浓相区 锅炉 宽度方向横向 上下往复运动 蛇形气流通道 分离器入口 壁面 贴合 烟气 连通 平行 错位 | ||
1.一种防高钠煤燃烧沾污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风室、分离器和尾部烟道,所述炉膛上设有给煤口,所述风室、炉膛、分离器、尾部烟道依次连通;
所述炉膛划分为浓相区和稀相区,所述浓相区位于炉膛下部,所述稀相区位于炉膛上部,所述稀相区内至少设有2个膜式水冷壁,相邻膜式水冷壁之间错位平行进而在稀相区内形成蛇形气流通道,所述稀相区的炉膛出口与分离器入口连通,所述稀相区的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为520℃以下;
不与浓相区相邻的膜式水冷壁上均设有清灰装置,所述清灰装置包括清灰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清灰组件在膜式水冷壁上进行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清灰组件中设有弹性金属丝,所述弹性金属丝沿着膜式水冷壁的宽度方向横向设置且与膜式水冷壁的壁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高钠煤燃烧沾污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相区内设有3个膜式水冷壁,所述稀相区内的蛇形气流通道划分为三个烟气回程,每个烟气回程对应一个膜式水冷壁;
其中,第一烟气回程的烟气平均温度为750℃,烟气流速为3.5m/s;
第二烟气回程的烟气平均温度为600-650℃,烟气流速为4m/s;
第三烟气回程的烟气平均温度为520-550℃,烟气流速为3m/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高钠煤燃烧沾污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灰组件还包括固定元件以及滑轮,所述弹性金属丝固定在固定元件上,所述固定元件与滑轮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元件、传动元件以及滑轮轨道,所述传动元件包括传动轮轴、传动轮以及传动钢丝,所述驱动元件与传动元件连接,所述传动轮轴穿入传动轮,所述传动钢丝缠绕传动轮与滑轮,所述滑轮设置在滑轮轨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高钠煤燃烧沾污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水冷壁由若干换热管道以及扁钢构成,所述扁钢设于两个换热管道之间;
所述换热管道内的冷却介质为汽包里的饱和水,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低于4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高钠煤燃烧沾污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钢的宽度与换热管道的半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高钠煤燃烧沾污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相区设有防磨鳍片埋管,所述防磨鳍片埋管以12~15°的倾斜角度设置,所述防磨鳍片埋管的横向、纵向距为100mm~1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高钠煤燃烧沾污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烟道内设有对流受热面、省煤器以及空预器,烟气依次通过流受热面、省煤器以及空预器;
所述尾部烟道与烟囱之间还设有除尘器和引风机,所述尾部烟道的排出口与除尘器的输入口连通,所述除尘器的排出口与引风机的输入口连通,所述引风机的排出口与烟囱连通。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高钠煤燃烧沾污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防沾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高钠煤通过给煤口送入炉膛;
(2):向风室通风,并在炉膛浓相区内燃烧高钠煤;
(3):煤中的钠在燃烧升华后进入烟气,在膜式壁回程中逐步凝结析出在膜式水冷壁上,飞灰附着在膜式水冷壁上;
(4):启动膜式水冷壁上的清灰装置,清灰装置的弹性金属丝在膜式水冷壁上进行上下往复运动,清理掉膜式水冷壁上的黏结性积灰;
其中,高钠煤燃烧产生的烟气由浓相区进入稀相区,沿着膜式水冷壁形成的蛇形气流通道流动降温,并使得稀相区的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为520℃以下;
(5):将稀相区的炉膛出口的烟气依次排向分离器、尾部烟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蓝长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蓝长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327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