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缓冲部的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3747.4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4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珏;孙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立心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深圳舍穆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98 | 代理人: | 黄贤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缓冲 融合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部的椎间融合器,其包括:主体部,其呈扁平状;以及支撑部,其包括形成在所述主体部并排列在所述主体部上的多个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具有形成在主体部上的弹性部和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平坦部。在这种情况下,椎间融合器植入人体例如椎骨之间后,缓冲部与椎骨直接接触而承受来自椎骨的压力,由于缓冲部具有形成在主体部上的弹性部和与弹性部连接的平坦部,因此,缓冲部容易根据椎骨与椎间融合器接触的表面而自适应地受力,从而改善椎间融合器的临床修复效果。此外,由于椎间融合器能够更加均匀地刺激椎骨融合面,因此,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能够促进骨骼恢复生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缓冲部的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现代都市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以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为代表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正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上述病情在初期阶段时,大多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例如药物治疗、理疗等。然而,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需要考虑采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椎骨融合术来抑制患者病情的加重。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当椎间盘突出压迫椎管超过1/3或者出现下肢麻木、活动困难、大小便无力等情况时,这时保守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已不明显,此时需要考虑对患者实施椎骨融合术。
在椎骨融合术中,通过把椎骨间突出的椎间盘摘除,然后在椎骨间植入椎间融合器以诱导椎骨融合在一起,以便达到消除病灶的目的。在椎骨融合术的临床应用中,由于椎间融合器在手术后被长期置入人体内,因此椎间融合器的结构、制造技术、质量等因素都对椎骨融合术的术后效果起重要的作用。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可塑形个体化脊柱融合器,包括融合器的上顶板、下顶板、塑形弹簧、内生物硅胶圈、外生物硅胶圈、卡扣A和卡扣B。所述的上顶板和下顶板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在一起,内生物硅胶圈和外生物硅胶圈分布在复位弹簧的内侧和外侧,并通过卡扣A和卡扣B连接在上下顶板上,且外生物硅胶圈上有一骨水泥注入孔。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尽管可以调节融合器的高度、角度、倾斜度等的融合器,但是融合器的上顶板与下顶板的形状固定,而每个手术个体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与人体骨头接触的面不能完全的贴合。因此,专利文献1的融合器并不利于椎骨间的融合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4083235A。
发明内容
本公开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不同椎间骨骼的形状,增加其骨诱导性,促进骨骼生长的椎间融合器。
为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部的椎间融合器,其包括:主体部,其呈扁平状;以及支撑部,其包括形成在所述主体部并排列在所述主体部上的多个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具有形成在主体部上的弹性部和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平坦部。
在这种情况下,椎间融合器植入人体例如椎骨之间后,缓冲部与椎骨直接接触而承受来自椎骨的压力,由于缓冲部具有形成在主体部上的弹性部和与弹性部连接的平坦部,因此,缓冲部容易根据椎骨与椎间融合器接触的表面而自适应地受力,从而改善椎间融合器的临床修复效果。此外,由于椎间融合器能够更加均匀地刺激椎骨融合面,因此,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能够促进骨骼恢复生长。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所述弹性部形成为曲折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弹性部能够提供良好的缓冲作用。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所述弹性部包括倾斜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第一弹片以及与所述第一弹片连接的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形成有夹角。在这种情况下,支撑部能够很好地承受来自椎骨的压力,从而改善椎骨的受力状况,避免对椎骨造成二次伤害。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具有网状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网状结构的主体部有利于气血交换,促进骨骼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立心科学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立心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37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
- 下一篇: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