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交叉轴传动的凸-凹啮合纯滚动螺旋锥齿轮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3774.1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3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祯;丁华锋;曾鸣;杨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F16H1/14 | 分类号: | F16H1/14;F16H55/17;F16H55/08 |
代理公司: | 42238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雄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轮 小轮 螺旋圆弧槽 螺旋圆弧 圆锥体 啮合 纯滚动 交叉轴传动 螺旋锥齿轮 圆锥螺旋线 过渡圆角 驱动器 传动效率高 常规机械 承载能力 啮合传动 大轮轴 点接触 输出轴 输入轴 微机械 线交叉 小轮轴 重合度 传动 固连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交叉轴传动的凸‑凹啮合纯滚动螺旋锥齿轮机构,包括小轮和大轮组成一对传动副,小轮通过输入轴与驱动器固连,大轮连接输出轴,小轮轴线和大轮轴线交叉,小轮圆锥体外表面设有n1条均匀分布的螺旋圆弧齿,所有螺旋圆弧齿的中心线均为等升距圆锥螺旋线,螺旋圆弧齿与小轮圆锥体外表面之间有过渡圆角,大轮圆锥体外表面设有n2条均匀分布的螺旋圆弧槽,所有螺旋圆弧槽的中心线均为等升距圆锥螺旋线,螺旋圆弧槽与大轮圆锥体外表面之间有过渡圆角,小轮的螺旋圆弧齿和大轮的螺旋圆弧槽啮合方式为点接触的纯滚动啮合传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传动效率高、重合度大、承载能力强,可广泛应用于不易润滑的微小、微机械和常规机械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锥齿轮传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交叉轴传动的凸-凹啮合纯滚动螺旋锥齿轮机构。
背景技术
齿轮作为机械核心基础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机床、汽车、机器人、风电、煤矿、航空航天等装备制造业领域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高端工业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可靠性。
目前我国齿轮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效率、大承载能力、轻量化、高可靠性的高性能齿轮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明显不足。在工业生产制造领域广泛应用的传统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副始终未曾彻底解决因齿面相对滑动所带来的摩擦磨损、胶合、塑性变形等传动失效问题,严重影响了齿轮产品尤其是高速重载齿轮的传动效率、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制约了“高尖精”机械装备的性能提升。减小齿面磨损的常用方式是使用润滑油、润滑脂等润滑剂,但在某些极端环境下,如高温、低温、高压、强辐射等环境,这些润滑剂会失效。而且,为改善齿面磨损而配备的齿轮润滑系统增加了整机成本和重量,同时润滑油、润滑脂的排放也对环境造成污染。现代装备制造业“轻量化、模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齿轮传动性能、重量、体积和齿轮绿色设计及制造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性能齿轮机构绿色设计与制造,降低或避免齿面相对滑动引发的传动失效,进一步提高传动效率和承载能力,是目前齿轮研究领域重要而迫切的问题之一。
纯滚动啮合齿面的设计对齿轮传动尤其是对高速、重载、精密齿轮传动而言意义重大,它可以有效降低甚至消除齿面间的相对滑动,由此引发的齿面摩擦磨损、胶合、塑性变形等传动失效也将得到有效控制,不仅能降低高速齿轮齿面间的摩擦损耗,减小发热和振动,还能提高齿轮传动寿命,提升传动效率,确保传动精度和平稳性,具有更好的齿面啮合性能,对提升齿轮副和轮系的综合性能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目前平面内两交叉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的传递,工业应用最广泛的是渐开线锥齿轮机构。但渐开线锥齿轮机构的啮合原理遵循曲面啮合理论,从设计理论上就必然存在齿面之间的相对滑动,因此不能避免齿面磨损、齿面胶合和齿面塑性变形等齿轮传动的普遍失效形式,影响了齿轮副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近年来,国内外在齿轮啮合理论领域创新出具有原创性特色新型的微小传动机构。如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为201510054843.4,公开了“用于平行轴外啮合传动的螺旋圆弧齿轮机构”,申请号为201510051923.4,公开了“用于平行轴内啮合传动的螺旋圆弧齿轮机构”。上述两种传动机构的局限性在于,它们的设计方法基于空间曲线啮合理论,啮合齿面依赖于曲线啮合方程计算求解,啮合方式为凸-凹啮合形式,啮合点位于凹齿齿廓的边缘,传动时由于边缘接触,会产生过大的局部应力,容易引发凹齿齿顶断裂造成传动失效,不能用于工业生产的常规动力和高速重载传动。此外,上述两种机构的设计方法不能实现重合度的严格设计,使得传动副的重合度数值不确定,不利于载荷的均布。而且,它们只能实现平面内两平行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传递,不能实现平面内两正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的传递。因此,它们使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为201310049845.5,公开了“基于共轭曲线的锥齿轮啮合副”,包括相互点啮合且齿廓曲线均为圆弧的锥齿轮I和锥齿轮II,该锥齿轮机构具有传动效率高;齿面易于加工制造,传动误差小,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但该锥齿轮也存在锥齿轮I和锥齿轮II啮合时齿面沿着共轭曲线运动,因此齿面间存在相对滑动,齿面有胶合、磨损和塑性变形等失效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37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