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维检测线圈采集周期的交通流瓶颈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4799.3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7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唐立;翟鹏飞;罗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42;G08G1/065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王沙沙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维 检测 线圈 采集 周期 通流 瓶颈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维检测线圈采集周期的交通流瓶颈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数据采集周期为T的大尺度检测线圈检测数据确定交通流瓶颈所在的大致位置;
步骤2:通过交通流瓶颈位置的大尺度检测线圈的占有率确定交通流瓶颈与大尺度检测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为:
若O(di,T)<O(di),则交通流瓶颈位于大尺度检测线圈i上游;
若O(di,T)≥O(di),则交通流瓶颈位于大尺度检测线圈i下游;
其中,O(di,T)为大尺度检测线圈i检测到的占有率;O(di)为检测线圈i位置的临界占有率;
步骤3:通过数据采集周期为t的小尺度检测线圈确定交通流瓶颈发生的具体位置和交通流瓶颈的上游位置;确定交通流瓶颈发生的具体位置的方法如下:
当O(di,T)<O(di)时,
当O(di,T)≥O(di)时:
式中:Xdown为交通流瓶颈在周期T内的实际位置,di为大尺度检测线圈i的位置坐标;qkt(di,t)为周期T内第k个小周期t检测到交通流瓶颈发生时的流量;ρkt(di,t)为周期T内第k个小周期t检测到交通流瓶颈发生时的密度;ρmax为交通流瓶颈位置的交通流密度;qmin为交通流瓶颈位置的车流量;w为交通流瓶颈向上游或下游蔓延或消散的速度;大尺度数据采集周期T由n个小尺度数据采集周期t构成;
步骤4:计算交通流瓶颈所引发交通拥堵的路段长度L、交通流瓶颈持续时间Tduring和交通流瓶颈所产生的总延误,实现交通流瓶颈的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维检测线圈采集周期的交通流瓶颈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确定交通流瓶颈所在大尺度检测线圈的位置方法如下:
合流区一侧沿车行进方向大尺度检测线圈位置依次为dk、dl、di、dj;
当如下关系成立,即可确定大尺度检测线圈i位置出现交通流瓶颈即交通流瓶颈激活时的下游位置di;
式中:V(di,T)为检测线圈i在某周期T内的检测速度;V(dk,T)为检测线圈k在某周期T内的检测速度;V(dl,T)为检测线圈l在某周期T内的检测速度;V(dj,T)为检测线圈j在某周期T内的检测速度;V0为设定的交通流瓶颈发生时的临界速度;S为大尺度检测线圈的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479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