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8307.8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9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魏合宇;李伟杰;魏合民;邓宇;王晓强;李志波;张坤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光宇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B60L53/62;H02J50/12;H02J50/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郭鑫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无线 充电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能无线发射子系统和电能无线接收子系统;电能无线发射子系统包括电源、电能传递装置和发射线圈;电能无线接收子系统包括接收线圈、电能接收装置和电池;发射线圈设置在停车位所占区域的表面或者地下;接收线圈设置在电动汽车的侧面;电源将电能传输给电能传递装置,电能传递装置将电能传递给发射线圈,发射线圈将电能转换为磁能并发射磁能,接收线圈接收磁能并转换为电能,电能接收装置将电能传输给电池,电池获取电能完成充电。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无线方式实现了无电气连接下的能量传递过程,减少了系统发生机械磨损、接触损耗等问题的出现,使系统的维护、操作变得容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的短缺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髙要求。世界能源总消耗中汽车的能源消耗就占了将近四分之一。而且汽车的数量在不断増加,从而引起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就更加严重。
石油危机的影响使发达国家率先进行节能技术的开发,把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停留在能源消耗总量的50%水平。由于运输部门快速发展,汽车能源的消耗远高于其它部门,占总能源消耗的24%。传统的汽车因为尾气中的含有害物质如CO、HC和NOX,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人类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当今世界面临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危机之前,务必要求汽车行业提高汽车能源使用效率,以此减少污染物。但是,仅仅靠改善内燃机车的性能来解决这一问题是很非常困难的。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和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电动汽车将是解决这两个技术难题的最佳途径。
动力电池充电技术作为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为插电式,受电气接口及充电桩数量限制,同一时间内只能为一辆或几辆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此外,安装插电式充电桩占用额外场地,用地矛盾使得充电桩的数量非常有限,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大面积推广。
另一方面,固然插电式充电桩在设计时综合考虑了诸多保护措施,但裸露在外的充电插头仍然存在安全隐患,以直流快速充电桩为例,当其工作时,输出电压高达数百伏,电流数十安以上,充电时需要专人使用专业防护装备才能完成充电过程;裸露的接口还必然存在防水、防尘等问题,不可避免发生系统故障,带来大量维护、检修工作,进一步导致插电式充电桩的普及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插电式充电桩独立存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没有总监控进行控制,排查故障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为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能无线发射子系统和电能无线接收子系统;
所述电能无线发射子系统包括电源、电能传递装置和发射线圈;所述电能无线接收子系统包括接收线圈、电能接收装置和电池;
所述发射线圈设置在停车位所占区域的表面或者地下;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电动汽车的侧面;
所述电源将电能传输给所述电能传递装置,所述电能传递装置将电能传递给所述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将电能转换为磁能并发射磁能,所述接收线圈接收所述磁能并转换为电能,所述电能接收装置将所述电能传输给所述电池,所述电池获取所述电能完成充电。
可选的,所述电能传递装置,包括:
振荡器、阻抗匹配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
所述振荡器获取所述电源输出的电能后产生振荡电流,所述振荡电流依次经过所述阻抗匹配电路和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后进入所述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发出磁能。
可选的,所述电能接收装置,包括:
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充电调节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光宇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光宇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83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支路储能系统的多支路功率分配管理
- 下一篇:一种可收线式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