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络导引仪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9153.4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4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旭东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A61N5/00;A61H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丝 控制板 盖板 经络导引 能量传导 经络 能量波 反馈 导引 微电脑程序 可见光 保健设备 程序切换 高频震荡 能量物质 内固定 片加热 远红外 穴位 脉冲 内气 手掌 叠加 震荡 治病 激发 | ||
1.一种经络导引仪,其特征是,包括能量传导罩(1)、控制板(2)、能量片(3)、金属丝(4)和反馈盖板(5),所述能量传导罩(1)内固定有控制板(2)、能量片(3)、反馈盖板(5),能量片(3)位于控制板(2)和反馈盖板(5)之间,能量片(3)上设有金属丝(4),金属丝(4)连接在控制板(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络导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2)由芯片U1、芯片U2、芯片U3、芯片U4、触点J1、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级管D4、热敏电阻R11、热敏电阻R12、电阻R23和电阻R29组成,触点J1与芯片U1的IN引脚连接,芯片U1的的OUT引脚与芯片U3的PC7引脚连接,芯片U1的TOG引脚分别与芯片U2的BS引脚、芯片U2的LX引脚、芯片U3的VDD引脚、发光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芯片U1的VDD引脚与芯片U1的AHLB引脚连接并接地,电源输入端DC_IN分别与芯片U2的IN引脚、芯片U2的EN引脚、芯片U4的IN引脚连接,芯片U2的FS引脚与芯片U2的GND引脚连接,芯片U2的FB引脚与芯片U2的GND引脚连接并接地,发光二级管D4的阴极与芯片U3的PA1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与芯片U3的PA2引脚连接,芯片U3的VSS引脚接地,芯片U3的PD6引脚与电阻R29的一端连接,芯片U3的PD5引脚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9的另一端与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芯片U3的PD3引脚与热敏电阻R12的一端连接,芯片U3的PD2引脚与热敏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热敏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芯片U3的PC4引脚与反馈盖板(5)连接,芯片U3的PB4/IIC_SCL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芯片U3的PB5/IIC_SDA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与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芯片U3的PA3引脚与芯片U4的EN引脚连接,芯片U4的FS引脚与芯片U4的GND引脚连接并接地,芯片U4的GND引脚接地,芯片U4的FB引脚与芯片U3的PC6引脚连接,芯片U4的LX引脚分别与芯片U4的BS引脚和能量片(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络导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片(3)上穿设有数段金属丝(4),相邻的金属丝(4)之间的间距为0.75-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络导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片(3)上的每段金属丝(4)长度为8.5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络导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片(3)上用于穿过金属丝(4)的穿孔孔深为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经络导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片(3)材质为氧化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或5所述的经络导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4)为镍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络导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2)与能量片(3)之间固定有隔热层(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旭东,未经杨旭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91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近红外磁性经络导引治疗仪
- 下一篇:一种可佩戴半导体激光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