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护网与液氮冻土墙复合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9324.3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7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霖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E02D19/14;E02D19/18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崔金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冻土墙 防护网 液氮 复合支护 坡面 基坑 地基 施工 喷涂聚氨酯 安全环保 基坑支护 锚杆锚固 锚固锚杆 硬质泡沫 噪声污染 锁口梁 锚杆 张拉 土质 混凝土 杂物 钢材 冻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网与液氮冻土墙复合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清理基坑坡面及顶部的危险杂物,沿基坑四周坡面挂防护网;步骤2、将锚杆倾斜打入地基中,张拉防护网后通过锁口梁锚固锚杆,在坡面喷涂聚氨酯硬质泡沫;步骤3、在地基下设置液氮冻土墙,通过液氮冻土墙的冻结作用与锚杆锚固在一起,本发明采用了防护网与液氮冻土墙复合支护的方法,节省钢材和混凝土,施工方便快捷,噪声污染小,安全环保,适用于各种土质的工程,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网与液氮冻土墙复合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地铁、城市地下工程等的兴建,深基坑工程大量涌现。由于深基坑的支护是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保证,研究可靠经济的支护技术具有深远的意义。基坑支护形式设计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常用的支护结构有开挖简易支护结构、悬臂式支护结构、重力式支护结构、内撑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土钉墙支护结构等,工程中根据其土体性质、地质条件及基坑深度和宽度来确定支护形式。深基坑支撑难度大、施工工期长、不稳定因素众多,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属软弱地基,常伴有淤泥及流砂,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大型基坑的开挖,坑壁支护越来越困难,传统的方法已经很难适应,这已成为我国软弱地基中施工深基坑的工程技术难题之一。如何找到一种新的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中国专利CN207295740U公开了一种新型绿色永久性边坡支护结构,包括主支护、辅助支护,其中辅助支护位于主支护的前方,主支护坡率缓于辅助支护,主支护与辅助支护的坡底均固定于基座上;主支护与埋在土层地质中的锚杆连接,辅助支护通过加强筋与主支护连接。主支护与辅助支护之间填充有轻质高强材料,轻质高强材料与加强筋形成一体,该结构虽然具有很好的景观美学效应且支护效果好,但是该结构使用大量钢筋,造价成本高。
中国专利CN101487261A公开了一种型钢冻结墙基坑组合围护方法及其结构,该结构虽然强度高,适用于各种土层,但是施工冻结成墙体需要时间长,因此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网与液氮冻土墙复合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一种防护网与液氮冻土墙复合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清理基坑坡面及顶部的危险杂物,沿基坑四周坡面挂防护网;
步骤2、将锚杆穿过防护网置入孔内,再注入水泥浆锚固锚杆,张拉防护网后通过锁口梁锚固锚杆的一端,在坡面喷涂聚氨酯硬质泡沫;
步骤3、在地层下设置液氮冻土墙,通过液氮冻土墙的冻结作用与锚杆锚固在一起,具体方法如下:
(1)清理基坑坡面及顶部的危险杂物,在基坑坡面钻孔,沿基坑四周坡面挂防护网;
(2)将锚杆倾斜打入地基中,张拉防护网后通过锁口梁锚固锚杆的一端,在坡面喷涂聚氨酯硬质泡沫;
(3)在地基下设置液氮冻土墙,通过液氮冻土墙的冻结作用与锚杆锚固在一起,具体方法如下:
在基坑坡面顶部,使用垂直钻机钻冻结孔,冻结孔呈梅花形布置,孔间距0.6m-0.8m,每6个冻结孔串接成一组,冻结孔以泥浆护壁钻进后再在其中安装冻结管,液氮供应槽车设置在地面离冻结位置较近位置,连接包括系统连接管和供液管在内的液氮供给管路,将液氮输送到冻结管内,冻结11天,在冻结管附近还设有测温管,每天测温监控工程进度,所述液氮供给管路上各进路设置有低温液氮阀门控制,所有暴露的液氮供给管路用保温泡沫板或棉胎保温,待液氮冻土墙施工完成后,停止灌注液氮,撤除冻结施工相关设备;
步骤4、基坑顶部喷射混凝土面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霖,未经王海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93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