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影响番茄果色形成调控基因YFT2的可变剪切子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0111.2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6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凌侠;陈露露;李文贞;赵伟华;温腾健;杜可玉;李勇鹏;冯学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113;C07K14/415;C12N15/82;A01H5/08;A01H6/8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剪切 樱桃 番茄果 调控基因 构建 基因 蛋白 氨基酸序列 基因核苷酸 启动子序列 表达载体 番茄果实 果实颜色 互补实验 突变群体 突变体 转基因 转录本 果色 番茄 蛋白质 应用 合成 调控 恢复 成功 发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影响番茄果色形成调控基因YFT2的可变剪切子及应用;具体涉及调控番茄果实颜色蛋白质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启动子序列和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以及基因可变剪切的2种方式。本发明利用自然黄果番茄突变体黄樱桃22号,通过构建黄樱桃22号×LA1585F2突变群体,成功地定位出影响黄樱桃22号果实颜色的YFT2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在黄樱桃22号中对YFT2进行转基因互补实验,可以恢复番茄果色为红色。通过RACE得到了该基因的转录本全长,发现在黄樱桃22号中存在一个可变剪切,导致YFT2蛋白不能正常合成,进而影响果色。本发明为通过可变剪切影响番茄果色提供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影响番茄果色形成调控基因YFT2的可变剪切子及应用。
背景技术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2n=24)属于茄科(Solanaceae)番茄属(Lycopersicon)植物,是世界上极其重要蔬菜作物之一。番茄果实属于浆果,是番茄经济性状最重要的部分,可以生吃,烹饪或加工。
番茄果实颜色是番茄果实成熟变化的外在体现,是由植物色素分子叶绿素、黄酮类化合物和类胡萝卜素的共同决定的。这些色素分子对番茄自身繁衍后代和对人类抵抗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都有积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番茄果实营养价值已提到重要位置,而作为外部品质性状果色更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直接因素。因此果实颜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番茄育种性状,关系到其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研究番茄果色性状会提高番茄品质育种进程,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
目前研究表明番茄果色的形成和调控是一个复杂的代谢网络,番茄果色形成受到植物众多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类胡萝卜素合成、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叶绿素合成与降解)及相关调控基因调控;也受到植物质体发育的影响;同时还和乙烯、ABA、光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番茄成熟果实中主要色素分子是番茄红素,早些时候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目前该途径上的结构基因已经清楚。现在人们开始注意到番茄色素化合物的积累还和质体发育,植物激素,光信号转导相关,但是现有的研究结果很难全面阐明番茄果实颜色形成和调控机制。因此筛选新的番茄果色突变体以及通过图位克隆鉴定参与番茄果实颜色形成和调控的基因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响番茄果色形成调控基因YFT2的可变剪切子及应用;具体是提供一个控制番茄黄果色性状的基因和导致黄果性状产生的原因,可用于今后筛选黄果番茄品种,进行品质改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果番茄果色调控基因YFT2,其DNA序列如SED ID NO:1所示。
优选的,所述基因YFT2编码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D ID NO:2所示。
优选的,所述调控基因YFT2的前体mRNA具有两种可变的如SED ID NO:4和SED IDNO:5所示的剪切形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黄果番茄果色调控基因YFT2在调控番茄黄果色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黄果番茄果色调控基因YFT2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黄果番茄果色调控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D ID NO:2所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黄果番茄果色调控蛋白在调控番茄黄果色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黄果番茄果色调控蛋白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黄果番茄果色调控基因YFT2的启动子,编码所述启动子的碱基序列如SED ID NO:3所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启动子在调控番茄黄果色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0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除草剂基因PAR3(G311E)的应用
- 下一篇:植物调控元件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