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寒高强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0782.9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2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本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本海 |
主分类号: | C08L27/12 | 分类号: | C08L27/12;C08L79/08;C08K5/17;C08K5/3432;C08K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姜庆梅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子材料 耐寒 制备 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 低温弹性模量 二甲氨基吡啶 聚三氟氯乙烯 三苯基甲基 三乙烯二胺 常温环境 低温拉伸 耐寒性能 散热效果 制备工艺 重量份数 甲醚 脆化 酸胺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寒高强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耐寒高强高分子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三氟氯乙烯40‑70份、紫脲酸胺10‑20份、三苯基甲基甲醚12‑17份、4‑二甲氨基吡啶2‑6份、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3‑7份、三乙烯二胺1‑6份。本发明的耐寒高强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寒性能,低温拉伸强度、低温冲击强度、低温弹性模量高,低温脆化温度低,可在特殊环境下使用,且其散热效果好,可在常温环境下使用;制备工艺简单,有利于生产,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具体是一种耐寒高强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三氟氯乙烯(PCTFE)是最早研究开发并生产的热塑性氟塑料。PCTFE的力学性能与分子量及加工条件有关,与结晶度关系密切,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弯曲性能和硬度都随结晶度增加而增大。PCTFE的熔融温度为212~217℃,结晶度越大融融温度越高。玻璃化温度(Tg)也随结晶度而异,一般在45~90℃之间,用热膨胀计法测定则在50℃左右。PCTFE长期处于260~280℃会因热分解而引起分子量降低。此外,PCTFE还存在耐低温性性差、韧性差等问题。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寒高强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寒高强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寒高强高分子材料,所述耐寒高强高分子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三氟氯乙烯40-70份、紫脲酸胺10-20份、三苯基甲基甲醚12-17份、4-二甲氨基吡啶2-6份、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3-7份、三乙烯二胺1-6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寒高强高分子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三氟氯乙烯50-65份、紫脲酸胺12-17份、三苯基甲基甲醚14-16份、4-二甲氨基吡啶3-5份、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4-6份、三乙烯二胺2-5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寒高强高分子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三氟氯乙烯60份、紫脲酸胺15份、三苯基甲基甲醚16份、4-二甲氨基吡啶4份、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5份、三乙烯二胺3份。
一种耐寒高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三氟氯乙烯、紫脲酸胺和三苯基甲基甲醚加入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混合搅拌10-20min,制得改性母料;
(2)将4-二甲氨基吡啶和三乙烯二胺混合,加入混合物2-5倍质量的35%乙醇,搅拌均匀得混合液;将制得的改性母料粉碎过筛40-80目,再将改性母料与混合液混合均匀;
(3)将上步所得物、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分别送入干燥塔内,在100-140℃温度下鼓风干燥1-2h,用失重称喂料机同步按比例加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经冷却、切粒、干燥,制得高分子复合物;
(4)制得的高分子复合物送入挤出机内,挤出机加工温度为215-218℃,即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将聚三氟氯乙烯、紫脲酸胺和三苯基甲基甲醚加入高速混合机中,高速混合搅拌12min,制得改性母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将4-二甲氨基吡啶和三乙烯二胺混合,加入混合物3倍质量的35%乙醇,搅拌均匀得混合液;将制得的改性母料粉碎过筛60目,再将改性母料与混合液混合均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将上步所得物、聚天门冬氨酸酯树脂分别送入干燥塔内,在115℃温度下鼓风干燥1.3h,用失重称喂料机同步按比例加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经冷却、切粒、干燥,制得高分子复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本海,未经陈本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07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