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1297.3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4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融基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15/06;A61P15/00;A61P29/00;A61P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绒 艾条 石磨 提取参数 通经活络 养生保健 止血 黑藁本 箭杆风 木姜子 千里光 前处理 桫拉木 止痛 艾叶 安胎 回阳 灸治 生肌 外用 温经 小花 中药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及其加工工艺,是由艾叶、黄桷根、裸茎千里光、桫拉木、小花梾木、岩梭、黑藁本、箭杆风、木姜子根、云雾七、岗边菊组成的,通过对中药材的前处理、设定适宜的提取参数、利用古法石磨等技术方法来达到提取艾条艾绒的目的,提高现有提取技术的提取率。该艾条艾绒具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回阳救逆、养生保健的作用,外用灸法则能灸治百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保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古法石磨艾条艾绒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艾叶是一味用途广泛,疗效可靠的中草药,其气味芳香,安全无毒,具有理气血、温经脉、祛寒湿、止冷痛、抗过敏、止咳平喘、健脾开胃、抗菌消炎、祛秽除瘴、净化空气、预防感冒、安胎等诸多功效。艾叶是中医鼻祖《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味中药之一。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的谚语。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现代中药成分分析发现,艾叶富含挥发油及鞣质、黄酮类、甾醇类、多糖类、微量元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植物营养素。临床研究证实,艾叶对于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心脑血管类疾病、骨伤及风湿类疾病、皮肤科疾病等多种疾病均具有 显著疗效。尤其能抑制细菌和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因而具有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作用,在抗击“非典”期间,艾叶就曾发挥了积极有效的预防作用。
据《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将艾叶“悬于户上,可攘毒气。”从古至今在端午时节民间均有将艾叶悬挂于门前和室内以驱虫、避秽、除瘴的习俗。民间还将新鲜的艾叶捣烂与糯米混合做成“艾粑”食用,其不但香甜可口,还具有健脾养胃、温经散寒、理气养血等食疗功效,深受人们喜爱。由此可见,人们对艾叶的认识和使用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中医药的范畴,几千年来,艾叶在人们生活日用、养生保健、食疗健身、防病祛病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是其他中草药物所不可比拟的。
我国的野生艾叶资源极为丰富,由于其适应能力极强,不需要人工种植、 培育,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无论是路旁、荒野、草地均可自然繁殖、茂密生长,因此,其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地区均有广泛分布。目前,由于人们对艾叶的使用还主要局限在医药领域,因而对这一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艾叶是一种用途广泛、实用价值极高而又可重复再生的自然资源,将这种宝贵的中草药物置之荒野,任其自生自灭,是对野生医药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艾叶,将其更加广泛的运用于生活用品、预防保健、医药卫生等诸多领域,使之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将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艾条素以洞庭长杆艾为佳,叶厚而绒多,是历代制作金艾绒的上等原料。洞庭地理位置优越,冠以“鱼米之乡”,气候湿润,艾草繁密旺盛,以其制作的上等艾条最适宜用于艾灸,历史上深得御医信赖,广泛用于宫廷。1973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三号汉墓,这是一次颠覆历史的重大考古发现。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出现三篇记载有关经脉灸法的帛书,是早于《本草纲目》、《内经》的珍贵医学文献,从而大大提前了人们对中医艾灸的认识。通过这三篇残缺不全的文字,我们能够窥测到远古先民以艾条治病的起源、方法和应用,历史上曾广泛应用于临床,湖南的艾灸,制艾技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由此也奠定了湖南在制艾技术上发达的历史地位。
制作艾条的艾绒必须预先备制,取陈艾叶经过反复晒杵,筛选干净,除去杂质,令其软细如绵,即成艾绒,方可使用。而艾绒又分两种,以上法炮制者为粗艾绒,一斤可得六、七两,适用于一般灸法。如再精细加工,经过数十日晒,筛拣数十次者,一斤只得二、三两,变为土黄色,为细艾绒,可用于直接灸法。有机制艾绒成品,也是印泥的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融基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融基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12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