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低-Z原子的肠CT造影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1475.2 | 申请日: | 201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3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B·M·耶;付雁军;T·德塞 | 申请(专利权)人: | 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 |
主分类号: | A61K49/04 | 分类号: | A61K49/04;A61B6/03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袁志明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原子 ct 造影 材料 | ||
本发明提供基于低‑Z原子的肠CT造影材料。本发明的肠造影材料包含基本上不溶于水的选自微粒和纳米粒的材料的颗粒,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媒介物。本发明还提供使用CT成像包括双能或光谱CT成像,用本发明的造影材料和不同类型的其它造影材料同时增强身体部位成像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用于从其它造影材料或身体组织产生的CT信号数字分离出由本发明的造影剂产生的CT信号的方法,从而生成多个产生的具有扣除或突出显示的各造影材料的CT影像。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480022822.8、申请日为2014年3月17 日、发明名称为“基于低-Z原子的肠CT造影材料”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 US61/790,734和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 US61/798,392的优先权,为所有目的将每篇文献的公开内容完整地引入本文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计算机体层摄影成像的颗粒造影材料,以及使用本发明的造影材料和不同类型的其它造影材料同时增强身体部位成像的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CT)优于用于评价许多常用临床方案包括紧急创伤治疗伤员鉴别分类、评价腹痛和评价炎性或局部缺血性肠的所有其它诊断试验。用于CT成像的造影材料的研发是对医学成像、特别是在其中内脏器官显示缠结解剖情况的腹部和骨盆中的医学成像的革命。尽管用于CT的造影材料的价值得以证实,但是在过去 20年来尚未引入显著改善的临床试剂。所有商用CT造影材料均基于碘(血管内或肠)或钡(仅用于肠)。
当前临床CT造影材料的基本局限在于其不能彼此区分或与其它不透射线的结构区分,例如榴霰弹、钙化、手术缝合线或植入物。甚至在使用双能CT(DECT)或多能CT的情况下,目前日益广泛的临床技术(在使用低和高X-射线光谱、基于碘和钡的造影材料成像时,允许基于不同材料导致的X-射线衰减方面的差异的成像像素的材料分解),不易于彼此区分,因为在使用低和高X-射线光谱成像时,它们具有类似的X-射线衰减差异。对于大部分DECT扫描器,分别在80kVp和140kVp管电压设置下得到低和高X-射线光谱。在80 和140kVp成像时CT成像中的各材料的X-射线衰减方面的差异可以称作其80:140kVp CT比值。碘和钡的80:140kVp CT比值实际上相同,其可防止在X-射线衰减主要基于碘和钡的情况下得造影材料精确分离。这种局限导致临床混乱和延误。例如,使用显示造影材料渗漏入腹膜的口服钡和静脉内碘造影材料增强的CT扫描对于渗漏是归因于出血(碘)、肠穿孔(钡)、还是泌尿道损伤(排泄的碘)可能并不明确,它们各自是临床的紧急情况,而需要明显不同的处置。为了解决这类含糊,扫描通常必须以耗费时间和治疗机会为代价重复。重复CT扫描还导致附加的辐射剂量。有关对CT辐射剂量的担忧增加导致2011NIH最高层集中于CT剂量降低。能够多能或光谱成像的CT扫描器处于研发中,而且甚至基于改进的能力,这些新的CT技术不太可能易于区分碘化的造影材料与基于钡的造影材料。
高价值肠CT造影材料对于检测广泛疾病中的肠外流体汇集和肿块而言是无可置疑的。与肠类似的肿瘤、脓肿和血肿是CT解释中众所周知的误诊。尽管肠造影材料具有价值,但是明亮的肠造影材料自相矛盾地使对于大部分疾病破坏的一些的静脉内造影CT表现含糊不清,包括:1)创伤,其中造影材料渗漏可以对于从血管性出血还是肠腔来源的出血含糊不清;2)肠缺血和肠梗塞,其中肠壁非增强可能因明亮的腔内肠造影材料而模糊;3)肠发炎,其中肠壁的IV造影过度增强是活动性疾病的最可靠的特征;4)肠出血,其中碘化造影材料外渗入肠或增强肿瘤被存在的肠造影材料掩蔽;和 5)CT血管造影片,其中肠造影材料限制了三维再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未经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1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