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热木聚糖酶突变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1812.8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7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吴秀秀;邵弨;李瑞;黄亦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42 | 分类号: | C12N9/42;C12N15/56;C12N15/81;C12N1/19;C12R1/84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热 聚糖 突变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热木聚糖酶突变体,所述木聚糖酶突变体是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木聚糖酶的第28位和/或第37位氨基酸被取代。本发明提供的木聚糖酶突变体Xyn1‑28,Xyn1‑37,Xyn1‑28/37,其耐热性得到显著提升。与木聚糖酶Xyn1相比,80℃处理5min后,所述三个木聚糖酶突变体的酶活残留率普遍提高了18.83%‑33.91%;85℃处理3min后,酶活残留率普遍提高了25.50%‑74.87%,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所述木聚糖酶突变体耐热性高,有利于其在饲料中的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蛋白质工程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耐热性筛选获得的木聚糖酶突变体。
背景技术
木聚糖是植物半纤维素的主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玉米芯、甘蔗渣、麦麸、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中,由于木聚糖酶能够将木聚糖分解成不同长度的低聚木糖和木糖,该产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通过木聚糖酶将这些可利用资源充分利用,发挥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木聚糖酶的研究也受到充分的重视。
木聚糖酶是水解β-1,4-连接的吡喃木糖苷链的糖基水解酶,已被证明存在于至少上百种不同生物体中,并可以经济地大规模生产。它们与其他糖基水解酶一起形成了包括超过40中不同酶家族的超家族。已知里氏木霉可以生产三种不同的木聚糖酶,其中木聚糖酶I和II(XynI和XynII)具有最好的特点。XynI分子量19kDa,与XynII相比,它的等电点和最适pH较低(pI 5.5,pH 3-4)。XynII分子量20kDa,它的等电点为9.0,最适pH 5.0-5.5。
现在木聚糖酶被广泛应用于纸浆漂白、纺织品纤维修饰以及在动物饲料和人类的食品生产中。所有这些应用中的共同问题是木聚糖酶面临的极端条件。在工业应用中的高温以及与许多木聚糖酶的最适pH与工业应用中的pH条件不同,降低了现有木聚糖酶在工业上的有效利用。
在应用于纸浆漂白过程中,来自于碱洗的物料具有较高的温度(80℃)和pH(10)。多数木聚糖酶在这样的条件下将会失活,因此必须将纸浆冷却,将碱性中和,但这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在饲料应用中,木聚糖酶面临着饲料制备期间的短暂高温(如90℃下2-5分钟)。但是,木聚糖酶的催化活性需要的温度较低(如约37℃)。这样,木聚糖酶将在高温下不可逆地失活。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改善了木聚糖酶的稳定性,但仍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工业生产需求,因此,提供一种适用于工业生产的耐高温木聚糖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木聚糖酶突变体,获得突变体蛋白,提高其耐热性,从而有利于木聚糖酶在饲料领域的广泛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聚糖酶突变体,所述的木聚糖酶突变体具有(Ⅰ)、(Ⅱ)或(Ⅲ)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任意一个:
(Ⅰ)与木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具有至少95%同源性的序列;
(Ⅱ)具有所述木聚糖酶的至少一个免疫表位,且所述木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SEQID NO:1经修饰、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获得的氨基酸序列;
(Ⅲ)由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或因遗传密码的简并性而与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木聚糖酶突变体是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木聚糖酶的第28位氨基酸被取代。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木聚糖酶突变体的第28位氨基酸由Asn突变为Leu。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木聚糖酶突变体是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木聚糖酶的第37位氨基酸被取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18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