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持续性自入料的粮食干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3235.6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2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胡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忠义 |
主分类号: | A23B9/08 | 分类号: | A23B9/08;F26B17/12;F26B21/00;F26B25/00;F26B25/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246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燥箱 储料斗 持续性 热风机 入料管 粮食干燥装置 热风管 滑料 入料 粮食 底板 粮食干燥 上下两端 受热均匀 出风端 出料门 排湿管 热气流 入料孔 入料口 外侧壁 伸入 泄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持续性自入料的粮食干燥装置,包括储料斗、干燥箱、入料管和热风机;所述储料斗设置在干燥箱的上方,储料斗的底板上开设有滑料孔;所述干燥箱的顶板上开设有入料孔,干燥箱的左侧底部设置有出料门,干燥箱的右侧顶部连接有泄压排湿管;所述入料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滑料孔和入料口连接;所述热风机安装在干燥箱的外侧壁上,热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热风管,热风管的另一端伸入到干燥箱内。本发明能够利用热气流的作用使得储料斗中的粮食经由入料管持续性的自动进入到干燥箱中,使得粮食受热均匀,提高粮食干燥速度,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大规模地对粮食进行干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食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持续性自入料的粮食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又称为“谷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很多粮食如玉米、水稻等在入库之前必须经过脱水干燥,达到安全含水量,才能够放置储藏过程中霉烂变质。
传统的干燥方式为自然晾晒或者风干,虽然比较节能,但是干燥效率较为低下,同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故现在多采用热风干燥的方式对粮食进行干燥,但现有的粮食干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大多是将粮食一次性置于装置内部,这样就容易导致粮食干燥不均,但如果采用分批次入料或者持续入料,则需要单独配备入料装置,这样就容易导致整体装置结构过于复杂,抬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持续性自入料的粮食干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持续性自入料的粮食干燥装置,包括储料斗、干燥箱、入料管和热风机;所述储料斗设置在干燥箱的上方,储料斗的底板上开设有滑料孔;所述干燥箱的顶板上开设有入料孔,干燥箱的左侧底部设置有出料门,干燥箱的右侧顶部连接有泄压排湿管;所述入料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滑料孔和入料口连接;所述热风机安装在干燥箱的外侧壁上,热风机的出风端连接有热风管,热风管的另一端伸入到干燥箱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料管由上部的第一管体和下部的第二管体组合而成,其中第一管体的内腔呈倒圆锥状,第二管体的内腔呈圆柱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干燥箱的两侧内壁上交错布设有多个倾斜设置的滑料板,多个所述滑料板使得干燥箱的内腔中形成一个折线状的滑落通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料板靠近干燥箱内壁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在干燥箱的内壁上,滑料板的底部和干燥箱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料斗通过刚性连接件固定在干燥箱的顶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料斗通过弹性连接件固定在干燥箱的顶部,入料管上设置有一段补偿软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干燥箱,出料门上还固定有把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料管与滑料孔和入料斗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利用热气流的作用使得储料斗中的粮食经由入料管持续性的自动进入到干燥箱中,使得粮食受热均匀,提高粮食干燥速度,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大规模地对粮食进行干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持续性自入料的粮食干燥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持续性自入料的粮食干燥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持续性自入料的粮食干燥装置中滑料板与干燥箱的位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忠义,未经胡忠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32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