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HPV持续感染引起疾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4761.4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5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李祥宇;卢玲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鸣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17 | 分类号: | A61K35/17;A61P31/20;C12N5/0783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艳;许亦琳 |
地址: | 200437 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宫颈癌 免疫细胞 涂抹 感染 应用技术领域 有效控制 宫颈瘤 疾病 扩增 外用 悬液 预防 制备 复发 生物技术 应用 发现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及其在临床上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发现,使用免疫细胞扩增获得的上清悬液为主要药效成分涂抹于宫颈部位,治疗HPV感染或由于HPV持续感染所引起的疾病。通过所述方法治疗的HPV感染的阳性患者,经7‑8次治疗后,转阴率达到30%以上,经过15到20次治疗后转阴率可达到50%以上,并且可有效控制和治疗HPV引起的宫颈瘤样变(CIN)以及宫颈癌复发或转移,达到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效果。至今,通过免疫细胞相关外用涂抹使HPV持续感染快速转阴以及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方法国内外均无报道,此方法为国内外首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及其在临床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HPV持续感染引起疾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硬气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生。表现为寻常疣、尖锐湿疣等症状,随着性病中尖锐湿疣的发病率上升和宫颈癌、肛门癌、食道癌等的增多,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越来越引起关注。皮肤型的HPV人群感染率非常普遍,如上述常见的寻常疣、趾疣、扁平疣等,引起注意的高危型HPV感染和外生殖器的低危型HPV感染造成的宫颈癌和生殖器疣,据统计在全球性病中,HPV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占15-20%。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根本致病因素。HPV通常在感染后能自行消失,只有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才是导致宫颈癌的根本原因。作为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宫颈感染高危型HPV是非常普遍的,HPV感染多为短暂性的,有10%-15%的患者呈持续性感染状态。许多研究显示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病变的必要条件。HPV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美国一调查显示1/3有性行为的女大学生可检测到HPV-DNA,70%的妇女一生中有1次机会感染高危型HPV。HPV的现患病率估计为25%-39%,主要取决于年龄组、居住地区及检测手段。生殖道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是l8-28岁,35岁后5%-10%为高危HPV持续感染状态,持续感染HPV高危型病毒的妇女发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的风险增加100-300倍。持续感染HPV高危型病毒是引致并维持宫颈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3,CIN II)病变的必要条件。世界不同地区所开展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病中的相对危险度50-100,而HPV16、18感染的相对危险度更是高达100-500。在几乎全部宫颈癌标本中均能检测到高危组HPV的存在,在癌前病变(即Ⅱ、Ⅲ级上皮内瘤样病变)中HPV-DNA的检出率为70%-90%,在I级上皮内瘤变中为20%-50%。另据科学研究表明食道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相关度达到60%-80%。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HPV感染或治疗HPV持续感染引起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药物可直接通过外用涂抹的方式,即可更好地治疗HPV感染或由于HPV持续感染引起的疾病,减轻病患痛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免疫细胞扩增悬液用于制备治疗HPV感染或HPV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药物的用途。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免疫细胞扩增悬液为主要药效成分。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免疫细胞扩增悬液是指免疫细胞经扩增培养、分离后获得的上清。因此,所述免疫细胞扩增悬液亦可称为:免疫细胞扩增后离心获得的悬液。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免疫细胞扩增悬液中不含免疫细胞。
一种实施方式中,扩增培养时,培养基可采用X-VIVO15。
一种实施方式中,扩增培养后,免疫细胞密度达到2.0×106个细胞/mL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鸣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鸣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47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