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站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5467.5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2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仁;刘春光;李澄;薛明忠;孙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陈丽丽 |
地址: | 2140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架双回 线路 故障 测距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站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其中,包括:实时监测双回线路的运行状态;判断当前线路的横向通道/纵向通道是否接收到数据信息或者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误帧数量是否大于阈值;若是,则判定当前线路的横向通道/纵向通道中断;当当前线路的纵向通道中断,且当前线路横向通道正常时,调用单回单端测距算法,反之,调用单回双端测距算法;当当前线路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均正常,且相邻线路的三相断开时,调用单回双端测距算法;当当前线路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均正常,且相邻线路运行正常时,调用双回双端测距算法。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智能站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的故障测距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故障测距方法提高了测距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站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及一种智能站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的故障测距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变电站的故障测距还是依赖于线路保护装置自身的测距模块,现有单回线路保护装置的测距原理如下:基于单回线路信息的测距方式,又可分为单端量测距和双端测距。其中单端测距,主要是基于测量故障回路的正序阻抗的电抗分量的方式;双端测距,主要利用故障序网络图从两侧计算到故障点的电压相等来构建测距方程的方式。
同塔双回线之间距离很近,线间耦合严重,跨线故障的存在使得总的故障类型多且复杂,因此故障测距更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同时同塔双回线强电磁联系影响测量阻抗的精度,双回线路的测距方案能从原理上消除其影响,基于双回线路信息的测距方式,通过站域信息获得两回线路的电气量信息,计算其同向量和反向量,消去线路间的互感影响,得到两回线可解耦的关系来实现测距。
而对于同杆并架双回线路,有多种运行方式,比如一回运行,一回断开、一回运行,一回挂地检修和两回线均正常运行,在这几种不同的运行方式下,需要采用不同的测距方案,即测距方案需要根据线路运行方式进行自适应,但是现有采用的双回线双端测距方案优势适应性差,故障测距精确度低。
因此,如何能够针对同杆并架双回线路自适应多种运行方式的测距方案,并在测距过程中快速排除故障,快速恢复供电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智能站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及一种智能站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的故障测距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站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其中,双回线路包括当前线路的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以及相邻线路的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所述故障测距方法包括:
实时监测所述双回线路的运行状态;
分别判断当前线路的横向通道和当前线路的纵向通道在连续单位时间内是否接收到数据信息或者接收到的数据信息的误帧数量是否大于阈值;
若所述当前线路的横向通道在连续单位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数据信息或者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信息的误帧数量大于阈值,则判定所述当前线路的横向通道中断,以及若所述当前线路的纵向通道在连续单位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数据信息或者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信息的误帧数量大于阈值,则判定所述当前线路的纵向通道中断;
当所述当前线路的纵向通道中断,且所述当前线路的横向通道正常时,调用单回单端测距算法,并输出单回单端测距算法的测距结果;
当所述当前线路的横向通道中断,且所述当前线路的纵向通道正常时,调用单回双端测距算法,并输出单回双端测距算法的测距结果;
若所述当前线路的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在连续单位时间内均接收到所述数据信息且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信息的误帧数量均不大于阈值,则判断相邻线路运行是否正常;
若所述相邻线路三相无流且相邻线路三相位置处于跳位,则判定所述相邻线路的三相断开,反之判定所述相邻线路运行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54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