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GEO卫星大跨度热管构型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6044.5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1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俞洁;张凌燕;付鑫;孔祥森;曹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50 | 分类号: | B64G1/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eo 卫星 跨度 热管 构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EO卫星大跨度热管构型,该大跨度热管在两个维度上具有“U”字型构型,两个“U”字型跨度分别为1375mm和925mm;所述大跨度热管两端分别为支架连接端和散热面连接端,所述支架连接端和散热面连接端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两个连接端的安装面成90°夹角。所述大跨度热管总长为3000mm,长度与热管横截面最大尺寸长度比值为75,支架连接端直线长度为185mm,散热面连接端直线长度为625mm。本发明从力学环境和在轨热环境方面减少其对星敏感器安装精度的影响,提高星敏感器在轨安装基准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GEO卫星大跨度热管构型及连接设计,特别涉及一种GEO卫星星敏感器散热用大跨度热管的构型。
背景技术
星敏感器作为目前精度最高的姿态测量器件在航天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实现卫星三轴姿态的高精度测量,星敏感器配置数量不少于2个。
为满足星敏感器的测量精度,一方面需要保证星敏感器工作在恒定的温度环境中,通过精密控温维持在稳定的温度范围内,需要热管将星敏感器的热量传递至辐射散热面;另一方面,需要保证在轨温度变化情况下热管不影响星敏感器指向。
GEO轨道环境下光照条件复杂,太阳光每天轮流照射星敏感器,一年四季太阳光入射角也不尽相同。为满足星敏感器的测量精度要求,减少星敏感器散热用大跨度热管对其精度的影响,发明了一种适合于减少热变形影响并适应于力学环境的热管构型以及连接设计。
目前没有发现同本发明类似技术的说明或报道,也尚未收集到国内类似的资料。
发明内容
为提高星敏感器的测量精度,减少星敏感器散热用大跨度热管的构型和连接设计对其精度的影响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GEO卫星大跨度热管构型。
为实现上目的,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GEO卫星大跨度热管构型,该大跨度热管在两个维度上具有“U”字型构型,两个“U”字型跨度分别为1375mm和925mm;所述大跨度热管两端分别为支架连接端和散热面连接端,所述支架连接端和散热面连接端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两个连接端的安装面成90°夹角。
优选地,所述大跨度热管总长为3000mm,长度与热管横截面最大尺寸长度比值为75,支架连接端直线长度为185mm,散热面连接端直线长度为625mm。
优选地,所述支架连接端通过螺钉与星敏支架刚性连接,散热面连接端通过螺钉与散热面连接,实现将热量由星敏感器传递至星敏感器支架再通过热管传递至散热面的完整传热途径。
优选地,所述大跨度热管在靠近星敏支架处通过柔性连接装置将热管与星体结构建立连接关系。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从力学环境和在轨热环境方面减少其对星敏感器安装精度的影响,提高星敏感器在轨安装基准的稳定性;
2)本发明中热管两端与星敏支架或散热面直接固定连接,通过柔性连接装置将热变形进行释放,减少了力学环境时传递至星敏感器的热管振动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GEO卫星大跨度热管构型一个具体应用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GEO卫星大跨度热管构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U”字型构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60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星敏感器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卫星的智能调节热辐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