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启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6868.2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3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秀;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峰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启动 装置 |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启动装置,包括打火电池和打火正端、打火负端,还包括启动电路,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运算放大器和第一开关、第二开关;所述第二三极管集电极还与运算放大器正极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负极连接一个基准电压;所述打火电池正负极分别连接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动端,所述;所述打火正端连接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不动端,打火负端连接有打火检测电路,所述打火检测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各个开关控制连接。本发明采用开关网络对电池进行打火和正常供电切换,无需采用单独的打火电池,节省了单独打火电池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电池使用效率,可以延长电动汽车的单次里程并缩短充电时间间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打火启动装置,尤其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技术相对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
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都采用电池全部或部分作为汽车的动力装置,采用专门的打火电池对汽车进行打火启动,需要选择单独的电池及打火控制电路,对于空间紧凑的电池舱,单独的打火供电电池不仅占用体积,而且电池单纯用于打火启动也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没有帮助,变相减少了性能源汽车的单次充电里程和充电间隔时间。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新能源汽车及现有打火电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启动装置。
本发明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启动装置,包括打火电池和打火正端、打火负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电路,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运算放大器和第一开关、第二开关;所述第一三极管基极分别通过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连接电源线及地线,第一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集电极分别通过第一集电极电阻和第二集电极电阻连接电源线,所述第二三极管集电极还与运算放大器正极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负极连接一个基准电压;
所述打火电池正负极分别连接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动端,所述第一开关连接在电源线和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不动端之间,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在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不动端之间,该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还通过下拉电阻接地;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和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不动端分别连接供电正端和供电负端;
所述打火正端连接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不动端,打火负端连接有打火检测电路,所述打火检测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各个开关控制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三极管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基极之间还连接有补偿电容。
优选的,所述打火电池为多个单一电池串联而成。
优选的,所述打火检测电路包括与打火负端连接的脉冲触发计数器,还包括安装在汽车发动机或火花塞附近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开关逻辑电路,所述开关逻辑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计数器及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逻辑电路输出端为与各个开关控制连接的开关控制端,所述开关逻辑电路根据计数器输出的计数信号和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控制各个开关的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峰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峰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68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