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面板数据加权聚类的同调机组分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6975.5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3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波;张智;吕盼;潘尔生;王智冬;胥威汀;叶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面板 数据 加权 同调 机组 分群 方法 | ||
1.一种基于面板数据加权聚类的同调机组分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在故障条件下仿真得到发电机数据,包括:功角摇摆曲线、机端电压曲线、转子动能,形成面板数据;计算面板数据截面指标权重、时间序列上各时间点权重;所述功角摇摆曲线为X1,X1=[Δδi(t)],Δδi(t)=δi(t)-δi(t0);所述机端电压曲线为X2,X2=[ΔVi(t)],ΔVi(t)=Vi(t)-Vi(t0);所述转子动能为X3,X3=[VKEi(t)],中间变量X1、X2、X3形成面板数据X,其中面板数据是一个N×P×T的三维矩阵;式中:δi(t)为电压相角,Δδi(t)为电压相角变化量,t为故障后的时刻,t0为故障初始发生时刻;Vi(t)为机端电压幅值的标么值,ΔVi(t)为机端电压幅值的标么值变化量;Mi为发电机i的转动惯量,ωi为发电机i的转子角速度;N为发电机台数;P为截面指标数;T为时间序列长度;
步骤B:计算各台机组间的特征指标绝对值距离矩阵、临近时点增长率距离矩阵以及波动变异程度距离矩阵,计算各距离矩阵权重,形成综合加权距离矩阵,利用Ward.D聚类法,实现同调机组的分群,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B1:定义两机组间水平绝对值加权距离dkl(1),计算任意两台机组的距离,形成特征指标绝对值距离矩阵d1;
步骤B2:定义两机组间临近时点增长率的加权距离dkl(2),计算任意两台机组的距离,形成临近时点增长率距离矩阵d2;
步骤B3:定义两机组间在同一指标上、随时间波动的加权变异系数距离dkl(3),计算任意两台机组的距离,形成波动变异程度距离矩阵d3;
步骤B4:利用熵权法计算形成各距离矩阵权重W1,W2,W3;计算综合加权距离矩阵d=W1×d1+W2×d2+W3×d3;
步骤B5:根据综合加权距离矩阵d,用Ward.D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得出聚类结果;
式中:xij(t)表示第i个机组在时间t点第j个特征的值,i=1,2,…,s,j=1,2,…,p,t=1,2,…,T,k和l表示机组序号,k和l∈i;WXj为第j个特征的权重;WTt为第t个时间点的权重;Δxkj(t)和Δxlj(t)∈Δxij(t),Δxij(t)=xij(t)-xij(t-1);平均值表示第i个机组在整个时间维度上第j个特征的时间加权平均值;Sij表示第i个机组在整个时间维度上第j个特征的时间加权标准差,W1,W2,W3分别为定义的距离函数dkl(1),dkl(2),dkl(3)的权重,且W1+W2+W3=1,Wi0(i=1,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数据截面指标权重采用熵权法计算;所述时间序列上各时间点权重采用反三角函数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697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