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钕铁硼磁钢磁损的电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8356.X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马五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灵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7/00 | 分类号: | C25D7/00;C25D5/12;H01F41/26 |
代理公司: | 安徽力澜律师事务所 34127 | 代理人: | 王际复;吕晓璐 |
地址: | 234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钕铁硼磁钢 电镀 磁损 镍镀层 电镀液槽 中间铜层 电镀液 底镍镀层 工艺步骤 控制试验 耐湿热 前处理 试验 除油 倒角 活化 酸洗 配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钕铁硼磁钢磁损的电镀方法,其具体的电镀技术方法如下:对钕铁硼磁钢进行倒角、除油、酸洗、活化前处理工艺;电镀液槽中的电镀液由NiSO4•6H20 260‑300g/L,NiCL2 40‑50g/L,H3B03 40‑50g/L,配制的电镀液的pH值在4.1‑4.5之间;将钕铁硼磁钢放置在电镀液槽中进行电镀作业,电镀作业时控制电流密度在0.08‑O.24A/dm2之间,使得钕铁硼磁钢从里到外依次镀有底镍镀层、中间铜层和外镍镀层;所述步骤三中的底镍镀层的厚度在5‑10μm之间,中间铜层的厚度在5‑7μm之间,外镍镀层的厚度在5‑10μm之间;电镀后的钕铁硼磁钢进行耐湿热试验,控制试验的温度在83‑87°C,湿度在83‑87%时,试验24h后磁损<5%。本发明工艺步骤简单,电镀作业方便,使得钕铁硼磁钢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有利于钕铁硼磁钢经电镀后的磁损在5%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钕铁硼磁钢电镀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钕铁硼磁钢磁损的电镀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钕铁硼磁钢的磁性能也在不断提高,高磁能积,高矫顽力,高使用温度及低成本一直是研究方向,传统电镀工艺条件下电镀,钕铁硼磁钢经高温高湿试验24h后磁损达15%-18%左右,因此,有必要对钕铁硼磁钢的电镀方法进行改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降低钕铁硼磁钢磁损的电镀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钕铁硼磁钢磁损的电镀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钕铁硼磁钢磁损的电镀方法,其具体的电镀技术方法如下:
步骤一:对钕铁硼磁钢进行倒角、除油、酸洗、活化前处理工艺;
步骤二:电镀液槽中的电镀液由NiSO4•6H20 260-300g/L,NiCL2 40-50g/L,H3B03 40-50g/L,配制的电镀液的pH值在4.1-4.5之间;
步骤三:将钕铁硼磁钢放置在电镀液槽中进行电镀作业,电镀作业时控制电流密度在0.08-O.24A/dm2之间,使得钕铁硼磁钢从里到外依次镀有底镍镀层、中间铜层和外镍镀层;
步骤四:所述步骤三中的底镍镀层的厚度在5-10μm之间,中间铜层的厚度在5-7μm之间,外镍镀层的厚度在5-10μm之间;
步骤五:电镀后的钕铁硼磁钢进行耐湿热试验,控制试验的温度在83-87°C,湿度在83-87%时,试验24h后磁损<5%。
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艺步骤简单,电镀作业方便,对传统的电镀进行改进,使得钕铁硼磁钢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有利于钕铁硼磁钢经电镀后的磁损在5%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钕铁硼磁钢磁损的电镀方法,其具体的电镀技术方法如下:
步骤一:对钕铁硼磁钢进行倒角、除油、酸洗、活化前处理工艺;
步骤二:电镀液槽中的电镀液由NiSO4•6H20 260g/L,NiCL2 40g/L,H3B03 40g/L,配制的电镀液的pH值在4.1之间;
步骤三:将钕铁硼磁钢放置在电镀液槽中进行电镀作业,电镀作业时控制电流密度在0.08A/dm2之间,使得钕铁硼磁钢从里到外依次镀有底镍镀层、中间铜层和外镍镀层;
步骤四:所述步骤三中的底镍镀层的厚度在5μm之间,中间铜层的厚度在5μm之间,外镍镀层的厚度在5μm之间;
步骤五:电镀后的钕铁硼磁钢进行耐湿热试验,控制试验的温度在83°C,湿度在83%时,试验24h后磁损<5%。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灵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灵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83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