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万古霉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8672.7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2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鲁智林;陈坚超;石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2 | 分类号: | C12P2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柯玉珊 |
地址: | 3503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万古霉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万古霉素的方法,所述补料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和pH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碳源包括甘油、淀粉、燕麦粉、葡萄糖、乳糖、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氮源包括黄豆粉、棉籽精粉、玉米蛋白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PH调节剂包括磷酸和氨水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方法包括在发酵过程中向发酵培养基添加补料培养基,所述补料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和pH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发酵过程中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所述补料培养基,降低抑制产生万古霉素次生代谢途径的因素,可提高万古霉素发酵的产量。
本案是以申请日为2014年11月26日,申请号为201410696241.4,名称为“一种万古霉素的补料培养基及生产万古霉素的方法”的发明专利为母案而进行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生素发酵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万古霉素的补料培养基及生产万古霉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万古霉素是东方诺卡氏菌在控制发酵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两性糖肽类抗生素,其化学式为C66H75Cl2N9O24,分子量为1486。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微生物Amycolatopis orientalis发酵制备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是目前治疗盘尼西林耐药菌感染者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症的首选药,被国际抗生素专家誉为“人类对付顽固性耐药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万古霉素作为一种疗效独特的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万古霉素是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特点是一般不在细胞迅速生长期产生,而是在菌体生长到达相对静止期才产生。在细胞生长阶段,负责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酶处于抑制状态,因而不产生万古霉素,一旦生长接近尾声,这些酶便开始被激活或被合成,开始合成万古霉素。影响次级代谢产物的因素非常复杂,例如葡萄糖效应和毒蛋白效应都会抑制万古霉素的产量,筛选更加合适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分等,提高万古霉素的产量是企业不断追求的。在我国,万古霉素虽已实现国内的产业化生产,但发酵的产量仍有待提高。
补料发酵虽然在发酵行业广泛使用,但是由于产品的差异导致菌种不同,或者即使同菌株经过不同的公司筛选程序后选育出的菌株特性也会产生差异,菌种或菌株的差异导致发酵生产过程中,各生产条件如通气量、碳源、氮源、发酵时间等的差异,不同产品或者不同公司的补料发酵工艺在推广的过程中存在众多技术难题。基于这些原因,使得即使补料发酵在青霉素或者维生素发酵行业已经应用,在万古霉素发酵生产中并没有公开成功的案例。
对于万古霉素补料发酵,以下问题亟需得到解决:补料的时机(发酵物料发酵到什么程度补)、补料过程如何防染菌、补料的比例(所补营养成分占发酵液的百分之几)等。补料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需要能够降低葡萄糖效应的同时保证碳源的供应;另外还需确定添加的营养成分种类、各营养成分各自的补料时机、补料的比例等。众多技术问题给万古霉素补料发酵带来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万古霉素产量的万古霉素补料培养基及生产万古霉素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万古霉素的补料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和pH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碳源包括甘油、淀粉、燕麦粉、葡萄糖、乳糖、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氮源包括黄豆粉、棉籽精粉、玉米蛋白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PH调节剂包括磷酸和氨水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生产万古霉素的方法,包括在发酵过程中向发酵培养基添加补料培养基,所述补料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和pH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发酵过程中用补料培养基向发酵培养基补料,降低抑制产生万古霉素次生代谢途径的因素,可提高万古霉素发酵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未经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8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