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锚索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9154.7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7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芳;李新伟;陈记;袁坤;王衍辉;李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芳 |
主分类号: | E02D5/76 | 分类号: | E02D5/76;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钢 锚管 注浆 组合结构 锚索 无粘结钢绞线 施工 新结构 岩土体 钢锚 预应力锚索 安装施工 受力状态 外锚固段 注水泥浆 框架梁 锚固力 锚固体 树根状 粘结力 劈裂 体型 植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锚索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是将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与预应力锚索组合一起的新结构。该组合结构是结合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管内进行高压劈裂注水泥浆,对周围岩土体进行加固,形成“树根状”的扩体型锚固体,提高钢锚管与周围岩土体的粘结力,在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内植入无粘结钢绞线,无粘结钢绞线深入孔底,外锚固段与框架梁连接;实现对钢锚管底部施工预应力,改变了预应力钢锚管的受力状态。本发明具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快速等优势,较好的解决锚索安装施工难度大、锚固力不足、耐久性差等一种组合加固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锚索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边坡锚固工程作为隐蔽工程,其主要材料钢材及混凝土埋设在各种类型的岩土体中,锚固段在地下水较发育的地层中,钻孔过程中容易出现塌孔、缩孔,造成锚索安装难度较大,锚固段与土层之间的粘结力有限,长期与地下水、场地土介质接触,导致锚固结构的耐久性、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降低。
要提高地层锚固效果和解决锚索安装问题,除了对现有技术进行完善之外,结合不断发展的新技术,研究多次控制注浆钢锚管与预应力锚索的组合新结构,开发具有快速加固、施工便捷、且较好的解决锚索安装施工难度大、锚固力不足、耐久性差等一种组合加固新结构,是边坡应急抢险加固工程必由之路。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锚索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主要解决解决锚索安装施工难度大、锚固力不足、耐久性差、快速加固、施工便捷等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锚索组合结构,包括钢锚管,所述钢锚管的末端为锚固端,所述钢锚管末端设有导向头,所述钢锚管上设有对中架,所述对中架套箍在钢锚管上,所述钢锚管内设有预应力锚索,所述钢锚管设置钻孔内,所述钢锚管与钻孔之间的间隙内设有一次注浆PVC管,所述钻孔上端设有框架梁,所述框架梁一侧外锚固端,所述外锚固端包括锚墩,所述锚墩上设有封锚硂,所述封锚硂内设有螺母,所述螺母固定在钢锚管的顶端,所述螺母上端设有钢垫板和定型锚具,所述无粘结钢绞线的一端贯穿钢垫板,且不穿过封锚硂。
优选地,所述预应力锚索包括无粘结钢绞线,所述无粘结钢绞线固定在架线环上,所述相邻架线环中间设有紧箍环。
优选地,所述无粘结钢绞线外侧设有PE套管,所述PE套管与无粘结钢绞线之间设有防腐油脂。
优选地,所述架线环上还设有定位孔和注浆管卡口。
优选地,所述钢锚管上设有注浆眼,且呈螺旋形布置。
优选地,所述注浆眼上设有玻璃胶。
优选地,所述钢锚管与钻孔之间为一次注浆体,所述钢锚管内部为二次劈裂注浆体。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次控制注浆预应力钢锚管锚索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S1:多次控制注浆钢锚管的制作安装
(1)钢锚管加工:钢锚管采用Φ60×6mm的无缝钢管,标准长为6m;
(2)钢锚管连接:普通切割机对钢锚管进行切割。钢锚管的连接采用φ73×6mm的钢管,与两根钢管的搭接长度均为10cm;
(3)对中架的制作:钢锚管的对中架采用3根φ12螺纹钢筋焊接,3根钢筋在横断面上呈等边三角形布置,螺纹钢筋长10cm,在钢锚管上每隔3.0m设一道对中架;
(4)注浆眼的封孔方法:用胶枪将玻璃胶打入注浆眼内,待玻璃胶凝固后检查注浆眼的密封情况,并对注浆眼进行补胶密封;
S2:钻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芳,未经张玉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91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