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灭口腔致龋菌及抑制牙菌斑形成的抗菌肽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9967.6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4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曹颖;李全利;章礼玉;戴若曦;王晴晴;张乐;方泽辉;吴乐平;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10 | 分类号: | A61K38/10;A61K47/54;A61P1/02;A61P31/04;A61K8/64;A61Q1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王亚洲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肽 牙齿表面 牙菌斑 致龋菌 口腔 应用 氨基酸序列 微生物应用 传统抗菌 牙齿龋病 抗菌 聚合 牙齿 治疗 预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灭口腔致龋菌及抑制牙菌斑形成的抗菌肽及其应用,涉及微生物应用领域,基于传统抗菌剂不能持续抗菌,缺乏与牙齿结合的能力而提出的。本发明的抗菌肽由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与具有与牙齿表面结合功能的基团聚合而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抗菌肽具有与牙齿表面结合的能力,能应用于治疗和预防牙齿龋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灭口腔致龋菌及抑制牙菌斑形成的抗菌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对公众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龋病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牙体硬组织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其中变形链球菌被认为是龋病最主要的致病菌。变形链球菌具有产酸作用并且可以在酸性环境中长期生存,变形链球菌感染牙体表面,在局部形成较低的酸性环境,进而引起牙体硬组织脱矿和有机物的溶解,最终形成龋坏。正常情况下变形链球菌产酸形成酸性物质难以聚集,pH难以降至导致牙体组织脱矿的程度,致龋菌引起牙体组织脱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牙菌斑的形成。因此,有效的抑制致龋菌活性和牙齿表面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是龋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途径。
临床常用的抗菌剂很多,如氯己定、金属盐类抗菌剂、碘、醇、酚以及三氯生等,这些抗菌剂都具有较好的抗菌和抗菌斑生物膜性能。但是由于菌斑生物膜具有较稳定的结构特性,部分传统抗生素不具有抑制菌斑生物膜的作用,另外,传统抗生素的长期和过于普遍应用已经引起较严重的细菌性耐药性问题,引起相应的健康问题。菌斑生物膜提供了致病菌稳定的生存和致病环境,传统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常见难题是抗菌剂的抑菌作用往往只能局限于菌斑生物膜表面,并且抗菌剂的漱口或冲洗治疗只能暂时抑制致病菌,不能发挥持续性的抗菌或抑菌效果。因此,研究能够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并治疗相关性疾病的新型抗菌剂是口腔临床龋病治疗的重要策略和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抗菌剂不能持续抗菌或抑菌,缺乏与牙齿结合的能力。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所使用的变形链球菌ATCC 35668(Streptococcus mutans)为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所有,由香港大学牙医学院赠送,也可以从国内外市场购买得到。
一种杀灭口腔致龋菌及抑制牙菌斑形成的抗菌肽,所述抗菌肽由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与具有与牙齿表面结合功能的基团聚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具有与牙齿表面结合功能的基团为两个磷酸化的丝氨酸或焦磷酸或阿仑膦酸钠。
优选的,所述抗菌肽为抗菌肽A或抗菌肽B或抗菌肽C;
所述抗菌肽A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所述抗菌肽B的结构为:H4P2O7-Arg-Arg-Trp-Cys-Phe-Arg-Val-Cys-Tyr-Arg-Gly-Phe-Cys-Tyr-Arg-Lys-Cys-Arg;
所述抗菌肽C的结构为:C4H12NO7P2·Na·3H2O-Arg-Arg-Trp-Cys-Phe-Arg-Val-Cys-Tyr-Arg-Gly-Phe-Cys-Tyr-Arg-Lys-Cys-Arg。
优选的,所述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抗菌肽/抗菌肽A/抗菌肽B/抗菌肽C的制备方法相同。
优选的,所述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抗菌肽/抗菌肽A/抗菌肽B/抗菌肽C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未经安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99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HLL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人β-防御素1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