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ZnS红外窗口减反微结构表面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20095.5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1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平;陈勇;范思苓;林文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zns 红外 窗口 微结构 表面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nS红外窗口减反微结构表面的制备方法,依次经过ZnS基底清洗、Al膜层制备/高分子膜层涂布、Al膜层或高分子膜层中制备微孔结构阵列、等离子体刻蚀和去除膜层。该方法首先在ZnS表面制备Al膜层或高分子膜层(PMMA或光刻胶),然后采用超快脉冲激光直写技术在膜层中制备微孔阵列,最后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把膜层中的图形刻蚀到ZnS基底上,去除膜层后即可获得具有增透效果的减反微结构表面。该方法具有工艺稳定性及可控性高,可在大面积基底上制备几何尺寸匀称、排列整齐的微孔整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光学窗口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ZnS红外窗口减反微结构表面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硫化锌(ZnS)是用于8~12μm长波红外波段的最有前途的红外光学窗口材料,但其折射率比较高,为2.2,表面反射太大,最终透射率只有74%左右,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所以必须对ZnS进行表面减反处理。与传统的减反薄膜相比,减反微结构表面是在基底材料表面上直接加工而成,可以通过调节结构几何尺寸达到良好的光学匹配效果,从而起到减反作用。所以,减反微结构表面能够克服减反薄膜所面临的界面结合、折射率匹配、热匹配、材料选择有限等问题。
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文献①“红外透射材料抗反射表面织构的设计、制备和测量性能”(Douglas S.Hobbs and Bruce D.MacLeod.“Design,fabrication,andmeasured performance of anti-reflecting surface textures in infraredtransmitting materials”。Proceedings of SPIE,2005,5786:349-364)和“高性能抗反射表面浮雕微结构的最新发展”(Douglas S.Hobbs,Bruce D.MacLeod and JuanitaR.Riccobono.“Update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anti-reflectingsurface relief micro-structures”.Proceedings of SPIE,2007,6545:65450Y)中所公开报道的结果,采用激光干涉光刻技术在光刻胶上制备了掩模图形,然后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把掩模图形刻蚀到ZnS基底上;②“ZnS衬底表面亚波长增透结构的设计及制备”(徐启远,刘正堂,李阳平,武倩,张淼,ZnS衬底表面亚波长增透结构的设计及制备,物理学报,2011,60(1):014103-1-4)中所公开报道的结果,采用传统紫外光刻技术制备了光刻胶掩模图形,然后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技术把掩模图形刻蚀到ZnS基底上;③文献《红外窗口用硫化锌表面亚波长结构的制备与保护》(李林翰,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中所公开报道的结果,以Ni自组装纳米颗粒作为掩模图形,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把掩模图形刻蚀到ZnS基底上;④“超快脉冲激光扫描技术在CVD ZnS基底上制备减反微孔结构阵列”(Yangping Li,Tianhui Zhang,Siling Fan,Guanghua Cheng.“Fabrication of microhole array on the surface of CVD ZnS by scanning ultrafast pulse laser forantireflection”.Optical Materials,2017,66:356-360.)中所公开报道的结果,采用脉冲激光扫描技术在ZnS基底上直写微孔结构阵列,用作减反表面。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文献①中所用到的激光干涉光刻技术对制备条件要求苛刻,所形成的激光干涉图案对噪音、振动非常敏感,所以不稳定,因此难度比较大;文献②中所用到的传统紫外光刻技术由于衍射极限的限制,很难在大面积范围内制备处尺寸分布及形状匀称的图形阵列;文献③中所用到的自组装技术不能形成结构尺寸匀称的周期性阵列;文献④中用到的激光直写技术不能很好的控制所制备微孔的深度,所以减反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00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