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像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20212.8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0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川渊真嗣;宫川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13/31 | 分类号: | H04N13/31;H04N13/398;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电极 层间绝缘膜 透明基板 下层 图像显示装置 金属配线 视差屏障 显示区域 配置 子开口 快门 上层 横向配置 透光状态 遮光状态 液晶层 开口 驱动 | ||
提供可缩小视差屏障快门面板的子开口宽度的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1)具有:视差屏障快门面板(20),构成为在横向配置有多个子开口(200),该子开口通过由在纵向延伸的第1透明电极(24)对保持于第1透明基板(21)与第2透明基板(22)之间的液晶层(23)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对透光状态和遮光状态进行切换。第1透明基板在显示区域(51)内具有配置于层间绝缘膜(61)之下的下层第1透明电极和配置于层间绝缘膜之上的上层第1透明电极作为第1透明电极。另外,第1透明基板在与显示区域相邻的区域内具有配置于层间绝缘膜之下的下层金属配线(71)和配置于层间绝缘膜之上的上层金属配线(72)。下层透明电极与下层金属配线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差屏障方式的裸眼立体图像显示装置或双画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提出了不需要特殊的眼镜就能够进行立体观察的裸眼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该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屏障产生单元,其使用透过型显示元件通过电子控制来产生视差屏障条带;以及图像显示单元,其在从视差屏障条带的产生位置向后方离开一段距离处配置显示画面,能够在显示立体图像时,与视差屏障条带相对应地将交替地排列有左图像和右图像的条带的多方向图像输出显示于该显示画面。
在这样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电子式地产生屏障条带,且能够自由地对产生的屏障条带的形状(条带的数量、宽度、间隔)、位置(相位)、浓度等进行可变控制,因此既能够作为2维图像显示装置,也能够作为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使用,能够实现具有兼顾性的图像显示装置。
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裸眼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该裸眼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图像显示单元,其交替地显示条带状的左眼图像及右眼图像;遮光单元,其构成为能够使产生两眼视差效果的遮光部的位置以遮光部间距的1/4间距进行移动;以及传感器,其对观察者的头的位置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和观察者的头的位置是否从适当观察范围向前后偏离进行检测,该裸眼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区域分割移动控制单元,该区域分割移动控制单元在左右方向对遮光单元进行区域分割,与观察者的头的位置从适当观察范围向前后偏离的状态相应地,在区域分割出的各区域进行遮光单元的遮光部的位置移动、不移动的控制。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即使在观察者的头部移动至从适当观察位置偏离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进行遮光部的移动控制及图像显示单元的显示控制,从而能够向观察者的右眼供给右眼图像,另外,能够向观察者的左眼供给左眼图像,因此观察者能够识别立体图像。
但是,在专利文献1、2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在与观察者的头的移动相应地,通过电子控制进行屏障遮光部的移动控制及图像显示单元的显示控制时,观察者感觉到亮度的变化。如果观察者的头的动作多,频繁地进行切换,则观察者会特别地感到不适。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技术,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该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在立体图像显示模式时,无论观察者的观察距离如何,都同样能够持续地辨识立体图像,不会相对于观察者的动作而存在被辨识为明线、暗线的局部性的亮度闪烁。专利文献3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面板,其构成为,在横向配置多个子像素对,该子像素对由分别对左右眼用的图像进行显示的2个子像素构成;以及视差屏障快门面板,其构成为,在横向配置多个子开口,该子开口能够通过由纵向延伸的透明电极对保持于2张透明基板间的液晶层进行驱动,从而对透光状态和遮光状态进行电气切换。以对根据预先确定的设计观察距离和子像素对的间距决定的基准视差屏障间距进行N(N:大于或等于4的偶数)分割得到的间距,在横向配置多个视差屏障快门面板的子开口。在视差屏障快门面板设置有将显示区域横向分割得到的多个共通驱动区域,将在共通驱动区域内配置的(N·M+N/2)根(M:正整数)透明电极以每次隔开N根的方式进行电连接。作为在共通驱动区域内的端部配置的N根透明电极中的一组的(N/2)根透明电极排列而配置于共通驱动区域的端部,且它们分别与其他的M根透明电极电连接。另外,作为另一组的(N/2)根透明电极分别与其他的(M-1)根透明电极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02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