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维度的35kV配电网接线模式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21104.2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2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民伟;杨玉琴;吴政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01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模式 维度 配电网 可行性研究 配电网规划 接入系统 评价体系 电厂 电力技术领域 高压配电网 参考依据 继电保护 自动装置 方便性 客户 调度 配置 维护 建设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5维度的35kV配电网接线模式评价体系,涉及电力技术领域,为在35kV配电网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客户或电厂接入系统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接线模式而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从经济性、可靠性、建设和维护的难度、调度运行的灵活性和方便性、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配置难度5个维度评价不同35kV高压配电网接线模式的优劣,每一个维度又细分为不同的要点,整个评价体系全面、完整、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可操作性强,为35kV配电网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客户或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在选择接线模式的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全面的参考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五维度的35kV高压配电网接线模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合理的网架结构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基础。各国、各地区的35kV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的发展趋势为不断的调整旧有的接线方式、同时因地制宜的采用新的接线方式,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解决电网运行的实际问题。在配电网不断向前发展、增量配电网建设向社会资本开放、投资建设主体区域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是电网规划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方法对35kV高压配电网的接线方式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多是按照经验进行选择,各地区35kV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不统一、不适应当地的情况多有发生。
因此对35kV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的评价应该围绕不同接线方式进行全面的、体系化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其根本目的是为35kV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的选型和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涉及一种五维度的35kV高压配电网接线模式评价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5维度的35kV配电网接线模式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从线路选型、本级与上级变电站间隔资源的占用率、下级变电站高压侧主接线的投资、线路走廊占用情况、构成网架的线路长度等要点对接线模式的经济性进行分析评估;
步骤2:从不同类型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强制性要求等一列要点对接线模式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估;
步骤3:从变电站征地的难度、变电站扩建的难度和故障维修及转供电的难度等方面进行建设维护难度分析评估;
步骤4:从各种故障和检修情况下调度运行方式调整的灵活性进行分析评估,这对可靠性因素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步骤5:从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要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保护整定、维护的成本和工作量进行分析评估。
所述步骤1中3个细分的角度评价步骤如下:
1)根据分析不同35kV高压配电网接线模式的运行方式,根据安稳导则要求,在这种正常运行方式下,发生线路N-1时,应该不出现过载问题,这是选取35kV线型的基本原则;变电站正常最大负荷按照该接线模式下的变电站负载率控制原则选定;电缆载流量按通风良好的电缆隧道或电缆沟考虑,架空线路载流量按环境温度25度考虑。
2)分别就不接线适用的变电站主接线,分析每个变电站需要占用上级变电站的间隔数量和本级变电站间隔数量。
3)对于有N个35kV站的电网,近似认为线路中各段线路长度相等时,定量分析各接线模式的线路长度并比较大小。
所述步骤2中从不同类型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强制性要求等一列要点对不同接线模式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步骤如下:
1)对线路N-1故障下影响的严重程度、转供电能力、调度操作复杂性等进行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11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