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鼻喉临床检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22028.7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4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唐博;张金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博 |
主分类号: | A61B1/24 | 分类号: | A61B1/24;A61B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板 环板 临床检查装置 透镜 照明灯 铰接板 上颌骨 下表面 下颌骨 基板 口腔 支撑 工作难度 检查部位 有效间距 整体操作 中部铰接 止位板 左侧面 上端 抖动 观察 补光 侧板 铰接 配合 放大 保证 视野 检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鼻喉临床检查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左侧面固定有环板,所述环板左侧部分铰接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的上端与支撑板的下表面中部铰接,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照明灯,本耳鼻喉临床检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环板进行下颌骨的支撑,配合侧板和止位板对口腔进行定位,通过支撑板对上颌骨进行支撑,环板和支撑板的支撑保证了上颌骨和下颌骨的有效间距,不易抖动,便于医务人员的观察,照明灯对口腔内进行补光,提高了视野的亮度,配合透镜进行放大观察,保证检查部位的清晰度,透镜能够进行多个位置和角度的调节,整体操作方便,检查效率高,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耳鼻喉临床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耳鼻喉科主要诊疗一些有关耳、鼻、咽喉的疾病,在耳鼻喉科中的咽喉科中,对病人进行临床检查时需要让病人张开口进行检查,目前较为普遍的检查方式是让病人自主张开嘴,采用压舌板压下病人的舌头进行观察,该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检查时患者的下颌骨容易移动,影响观察,同时裸眼观察不够细致,影响病情的诊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耳鼻喉临床检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进行口腔和咽喉的检测,支撑稳定,不易晃动,配合透镜和照明灯进行观察,视野清晰,检查准确度高,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临床检查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左侧面固定有环板,所述环板左侧部分铰接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的上端与支撑板的下表面中部铰接,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照明灯,所述基板中部的预留孔内镶嵌有螺母,所述螺母的螺纹孔内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左端套接有端套,所述端套的左端面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铰接板的中部铰接,所述螺杆的右端面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端面固定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上侧面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照明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基板上侧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的上表面固定有鹅颈管,所述鹅颈管的上端固定有镜框,所述镜框内设有透镜,所述镜框的右侧面固定有调节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板右侧面的前后端相对固定有止位板,且止位板为“L”型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板为“U”型板,且环板前后两个直线部分的下侧面均固定有侧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板的中部固定有压舌板,所述压舌板的中部设有套筒,且螺杆的中部穿过套筒中部的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杆的左端侧面固定有限位环,所述端套内腔侧面设有与限位环相匹配的限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耳鼻喉临床检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环板进行下颌骨的支撑,配合侧板和止位板对口腔进行定位,通过支撑板对上颌骨进行支撑,环板和支撑板的支撑保证了上颌骨和下颌骨的有效间距,不易抖动,便于医务人员的观察,照明灯对口腔内进行补光,提高了视野的亮度,配合透镜进行放大观察,保证检查部位的清晰度,透镜能够进行多个位置和角度的调节,整体操作方便,检查效率高,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板、101止位板、2环板、201侧板、202压舌板、203套筒、3铰接板、4支撑板、5照明灯、6螺母、7螺杆、701限位环、8端套、9连杆、10固定板、11蓄电池、12控制开关、13滑座、14鹅颈管、15镜框、16透镜、17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博,未经唐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20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