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偏视场微光相机遮光罩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22423.5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3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庭成;刘晓林;李可;李洋;赵健;刘芳芳;阮宁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3B11/02 | 分类号: | G03B11/02;G02B2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场 微光 相机 遮光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偏视场微光相机遮光罩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杂散光光源的最小入射角度αMIN,αMIN为偏视场微光相机的杂散光抑制角度;测量得到偏视场微光相机的动态范围的下限LMIN,测量得到杂散光光源的能量ESL,计算偏视场微光相机遮光罩的抑制比δ;
步骤(二)、测量得到偏视场微光相机最大对角线半视场ωDia、测量得到第一片透镜入光口径D、测量杂散光在遮光罩内的反射次数n和偏视场微光相机的杂散光抑制角度αMIN,计算偏视场微光相机遮光罩的长度L;n=1或2;
步骤(三)、设定偏视场微光相机偏视场的上边界为LUp1;计算遮光罩的上边界LUp2;
步骤(四)、设定偏视场微光相机偏视场的下边界为LDw1;计算遮光罩的下边界LDw2;
步骤(五)、根据步骤(三)和步骤(四)的计算结果,完成遮光罩的建模;
所述步骤(一)中,偏视场微光相机遮光罩的抑制比δ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τ为预先设定的光学系统的透过率;
u′0为预先设定的中心视场像方孔径角;
p为杂散能量照度最大值与成像能量照度值之比,p=0.1;
所述步骤(二)中,偏视场微光相机遮光罩的长度L的计算方法为:
S1:当n=2时,
S2:当n=1时,
所述步骤(三)中,遮光罩的上边界LUp2的计算方法为:
测量得到到达相机第一透镜下边的临界杂散光CD;则LUp1与CD的交点M1即为第一个上挡光半环的位置;设定偏视场下边界最前端为F,光线FM1经由遮光罩上边界的N1点反射后与LUp1交于M2,M2为第二个上挡光半环的位置;光线FM2经由遮光罩上边界的N2点反射后与LUp1交于M3,M3即为第三个上挡光半环的位置,依次类推,直到反射点的坐标大于遮光罩的长度L;
所述步骤(四)中,遮光罩的下边界LDw2的计算方法为:
测量得到到达相机第一透镜上边的临界杂散光AB;则LDw1与AB的交点P1即为第一个下挡光半环的位置;设定偏视场下边界最前端为E;光线EP1经由遮光罩下边界的Q1点反射后与LDw1交于P2;P2即为第二个下挡光半环的位置;光线EP2经由遮光罩上边界的Q2点反射后与LDw1交于P3,P3即为第三个下挡光半环的位置;依次类推,直到反射点的坐标大于遮光罩的长度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视场微光相机遮光罩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当n=1时,表示入射在遮光罩的杂散光在遮光罩内壁发生1次反射;当n=2时,表示入射在遮光罩的杂散光在遮光罩内壁发生2次反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偏视场微光相机遮光罩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杂散光的入射角度大于等于抑制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偏视场微光相机遮光罩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内部的挡光环包括上、下独立的两个半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未经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24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飞行视觉定位器、飞行视觉定位方法及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