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燃料棒性能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22867.9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6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玲玉;何晓军;杨文;胡长军;韩智杰;陈升;尚新渊;明春;王珏;李建江;王先梦;汪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主分类号: | G21C17/00 | 分类号: | G21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24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向段 核燃料棒 性能分析 信息分配 轴向分割 进程 燃料棒 分配 分析 | ||
1.一种单个核燃料棒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轴向段的信息,其中,所述轴向段是将单个核燃料棒延轴向分割形成的一段燃料棒;
将多个轴向段的信息分配给多个进程,其中,每个进程至少分配一个所述轴向段的信息;
在所述轴向段的信息所分配的进程上分析多个轴向段的性能;
根据多个轴向段的性能得到所述单个核燃料棒的性能;
其中,对每个轴向段的分析流程包括:
1)初始化输入数据;
2)开始最外层时间步循环,时间步内数据更新;
3)开始第二层气压迭代,开始第三层轴向节点循环;
4)轴向层数据更新;
5)芯块重定位;
6)开始间隙电导迭代;
7)计算燃料棒温度;
8)计算燃料和包壳变形;
9)判断间隙温差是否收敛;
a)否,回到步骤6;
b)是,间隙电导迭代结束;
10)计算裂变气体释放量、空隙体积;
11)计算燃料棒压力;
12)完成对全部轴向节点的计算后,退出轴向节点循环;
13)判断气压迭代是否收敛;
a)否,回到步骤3;
b)是,气压迭代结束;
14)计算包壳腐蚀程度;
15)时间步控制;
16)程序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轴向段的信息分配给多个进程包括:
将所述多个轴向段的信息分配给多个进程,其中,每个进程分配预定个数的轴向段的信息,所述轴向段的总数量大于等于所述进程的总数量;
根据每个进程的分析速度再次分配其余的所述轴向段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进程的分析速度再次分配其余的轴向段的信息包括:
判断每个进程分析所述轴向段的速度快慢;
根据所述速度快慢对进程进行优先级排序;
根据优先级高低分配其余的轴向段。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段的性能包括:温度、应力应变、内压、包壳腐蚀。
5.一种多个核燃料棒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核燃料棒的信息;
将所述多个核燃料棒的信息分发给多个进程,其中,多个进程中的每个进程对应一个核燃料棒的信息,所述进程的数量与所述核燃料棒的数量相同;
根据所述核燃料棒的信息在多个进程上同时分析多个核燃料棒的性能;
其中,对单个核燃料棒的分析流程包括:
1)初始化输入数据;
2)开始最外层时间步循环,时间步内数据更新;
3)开始第二层气压迭代,开始第三层轴向节点循环;
4)轴向层数据更新;
5)芯块重定位;
6)开始间隙电导迭代;
7)计算燃料棒温度;
8)计算燃料和包壳变形;
9)判断间隙温差是否收敛;
a)否,回到步骤6;
b)是,间隙电导迭代结束;
10)计算裂变气体释放量、空隙体积;
11)计算燃料棒压力;
12)完成对全部轴向节点的计算后,退出轴向节点循环;
13)判断气压迭代是否收敛;
a)否,回到步骤3;
b)是,气压迭代结束;
14)计算包壳腐蚀程度;
15)时间步控制;
16)程序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286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